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為滿足糖尿病患者口感需求而誕生的無糖食品,又引起了業內的關注。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無糖食品正在從邊緣化的小眾產品發展成為食品領域當中成長勢頭強勁的品類,形成了一個具有良好前景的行業。
剛性消費需求日益旺盛
在北京的一家大型超市里,記者看到,與其他的食品貨架前的客流相比,這里專設的無糖食品專柜前的顧客并不稀少。有消費者表示,到這里是專門為采購無糖食品而來的。也有顧客告訴記者,購買無糖食品并不是因為得了糖尿病,而是為了飲食的健康。超市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無糖食品雖然不是這家超市經營的食品類當中的主打產品,但是銷售額一直保持增長的狀態,并且有一批忠實的老顧客。
北京綠得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國知名的無糖食品生產企業,該公司董事長高偉元向記者介紹,在經濟大環境還處于相對低谷的背景下,無糖食品企業卻迎來了相對良好的發展時期。無糖食品需求的增長一方面源于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消費能力的增長,使得產品的價格瓶頸效應在不斷減弱。更為主要的是,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在不斷提升。與幾年前對于無糖食品是否管用的質疑相比,消費者已經明白了無糖食品的屬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無糖食品。無糖食品已經不僅只是滿足糖尿病人的需要,而是成為一種親近公眾的健康食品。多數齲齒患者、肥胖人群都在消費和關注無糖食品。而且在關愛健康的大環境下,無糖食品還成為了禮品市場的亮點。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9000萬人。業內人士指出,這些糖尿病患者在消費無糖食品的同時,也成為了糖尿病相關健康知識的科普教育者,他們的消費熱情帶動了眾多的需要控制熱量攝入的亞健康人群,拉動了無糖食品的消費。
與營養功能食品相結合
長期以來,對于無糖食品的概念和標準的紛爭,一直影響著無糖食品行業的發展。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對無糖做了規定:含碳水化合物(糖)含量0.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才能稱無糖。該標準于2011年10月12日發布,2013年1月1日實施。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無糖食品企業在拋棄概念的困擾,在產品品質的創新和產品品類的拓展上下工夫。高偉元向記者介紹,經過了前幾年消費困惑與市場低谷階段的整合,現在生存下來的無糖食品企業在生產規范、技術水平、產品品質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實力。無糖食品已經超越了僅僅是用糖醇來代替蔗糖的階段。現在的無糖食品不僅僅是具有符合國家標準的低糖含量,而且還在于與營養功能食品相結合。添加合乎標準的微量元素、功能因子,比如在口味、形態上加以改善,從而形成了一種適合更廣泛人群的,產品線不斷豐富的健康食品。
隨著無糖食品品質的升級,無糖食品行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一些大的龍頭食品企業都在研發無糖食品或者與無糖食品企業進行合作,推出具有知名品牌的無糖食品。這樣的現象必然會帶來無糖食品品質的升級,從而擴大無糖食品的市場。
填充休閑食品大市場
消費者正在形成追求低糖的消費習慣,這樣的理念,為無糖食品帶來了新的商機。
一位無糖食品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無糖食品正在快速占領休閑食品的流通市場。隨著口味的改善、產品形態的增加。無糖食品已經開始走上從推廣概念到**消費時尚的市場轉型道路。未來的無糖食品已經不單純是一種特膳食品,它不僅將會占據營養功能食品的領地,還將會在普通食品的市場中贏得為數不少的消費者。其行業的發展,擁有很大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目前制約無糖食品發展的*大問題還是消費知識普及和流通領域的支持的欠缺。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消費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已經了解了無糖食品的健康價值,但是在無糖食品的科學消費知識方面還存在一定誤區。比如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癥,除控制精制糖類食物攝入外,還應注意控制淀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攝入。一些糖尿病患者的不科學飲食方式,造成了健康問題,不應反過來歸咎于無糖食品。另外無糖食品尚處于一些主流流通渠道的“邊緣地帶”。一超市商品管理部負責人就曾表示,無糖食品整體銷量是上升的,但由于消費者范圍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時尚愛美的女孩子、防蛀牙的兒童等,70%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所以超市僅僅把它作為一個補充,沒有給予很大的支持力度。一旦消費觀念和渠道支持這兩個問題加以改善,無糖食品的前景會更加美好。
資料顯示,中國食品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活力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預計今年中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將突破9萬億元大關,全年增幅預計在20%以上。隨著產業的發展,無糖食品行業必將會又快又好地不斷進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