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2018第三屆國際海水稻論壇18日在三亞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并致辭。作為海水稻研發團隊的領銜者,袁隆平在論壇上建議加快海水稻的品種審定,以利該稻種盡早實現大面積推廣。
據了解,海水稻是指抗鹽抗堿性水稻(簡稱“海水稻”),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于1%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今年,袁隆平領導的海水稻團隊在國內外主要鹽堿地類型進行了百畝至千畝示范種植,取得了初步成功。其中青島市城陽區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試種的海水稻,實打畝產量為261.39公斤。
袁隆平介紹,當前海水稻的審定需耗時兩年的區試和一年的生產試驗,而且要超過對照品種才能夠審定。他建議降低當前審定標準,加快品種審定,以利海水稻盡早實現大面積推廣。
“我的意見是對照品種不能產量太高,以畝產250公斤的稻種作為對照品種。”“縮短區試時間,一年的區試若超過對照品種就給予審定?!痹∑秸f。
“我們國家有好多灘涂鹽堿地。研發耐鹽堿的海水稻任務艱巨而光榮。”袁隆平設想海水稻在2020年有突破,計劃屆時種出每畝產量300公斤的海水稻。“如果中國增加1億畝灘涂良田,每年將多增加300億公斤糧食,這將滿足八千萬人口一年的溫飽。”
國際海水稻論壇由袁隆平在2016年發起舉行,今年第三屆論壇以“智慧農業?創芯未來”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平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剛等出席論壇開幕式。此外,剛果(布)、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等國家派代表、專家參加了論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