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國家基因研究中心韓斌研究組發現了新的水稻落粒調控基因,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植物細胞》,同期雜志還配發編輯部評論文章,給予高度評價。
據介紹,野生稻的種子成熟時便自動脫落,這有利于種子的傳播和存活,但“易落粒性”對以收獲成熟稻谷為目標的栽培稻品種會帶來收獲時的產量減少等負面影響。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從選擇落粒性降低的角度開始了對水稻的馴化過程。事實上,現代栽培稻種子落粒性差別很大,這說明落粒是一項多基因控制的復雜性狀。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水稻落粒調控機制,減少因落粒帶來的產量損失,具有重要的農業意義。
韓斌小組的周艷、呂丹鳳等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員,在將野生稻W152 0173 3840的第四號染色體導入到栽培稻廣陸矮4號背景下,構建了一個包含已知落粒基因SH4和qSH1并表現出*易落粒的材料SL4。他們通過對SL4進行γ-ray誘變,篩選到兩個完全不落粒的突變體shat1和shat2。這兩個突變體都不能形成離層,因此種子成熟后需要很大的拉力才能將種子從小枝梗上分離。
通過圖位克隆和遺傳轉化驗證,SHAT1基因被確定是一個AP2轉錄因子,與擬南芥的APETALA2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且在離層高表達。shat2被確定為SH4基因的一個新的等位突變。與之前報道的栽培稻中sh4的單氨基酸替換突變類型不同,shat2是一個移碼突變,因此被命名為sh4-2。
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精細的原位雜交分析方法,全面系統地闡述了SHAT1、SH4和qSH1這三個基因的遺傳關系:SH4促進SHAT1在離層的表達,反過來SHAT1也起到維持SH4在離層表達的作用,二者在離層的共同持續表達對于離層的正確形成是必需的。qSH1作用于SH4和SHAT1下游,通過維持SHAT1和SH4在離層的持續表達,從而促進離層的形成。
該研究使用了一種巧妙的尋找落粒抑制突變體的方法來發現新的水稻落粒調控基因,并同時與已知的落粒調控基因聯系起來,為水稻落粒研究開啟了新視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