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農歷臘月初一,氣象專家稱,進入“寒冬臘月”,意味著人們迎來了一年中*冷的時節。說起臘月,我們可能都比較熟悉的是臘月初八的臘八節,但是臘月初一相對來說就平平無奇了,既不是節日也不是節氣,充其量只能說是*后一個月的**天而已,那么在臘月初一這天,到底有著什么我們不知道的傳統?
為什么12月被稱為臘月?
臘月的稱謂,與自然季候關系不大,主要是與歲時之祭祀有關。
所謂“臘”,本是一年歲終的祭名。
據古籍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意思是說,古人在歲末,獲取獵物,祭祀祖先,稱之為“臘”或“蠟”;還有的則把新舊之交的祭祀神靈活動,稱之為“臘”。
不論是打獵后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說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所以,十二月幾乎是個“祭祀之月”,也就因此得名為臘月了。
2018臘月初一是幾月幾號?
公歷: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農歷:農歷丁酉年 臘月初一日
干支:丁酉年 癸丑月 己酉日 而關于臘月初一,北方人老話有“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一說。這是進入臘月里的**句有關臘月的民謠。 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
臘月初一當天要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黃豆、大豆、雞蛋等食物。老家人將此叫做“咬災”,據說這樣可以消災避難。民間百姓有一句俗語:“臘月初一不吃炒,這個起來那個倒”。就是關于咬災的。
關于咬災的民謠:“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在農村老家,每年的臘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炒棒花兒”。(有的地方把玉米都叫做棒子,棒子花就是玉米花)
一是為了給孩子們打打牙祭,二是借著棒子花在鍋里爆出“噼噼啪啪”的熱鬧聲,預示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辭舊迎新又開始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