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我們目前正在打造一個百億紅薯產業的實施計劃,未來10年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一年以后,電話那頭的鄒光友恢復了信心。
?
2008年,5.12大地震使光友薯業遭受重創,僅集團廠區的直接損失就達2000多萬元,其在綿陽周邊地區的薯業生產基地基本上蕩然無存。
時隔一年,目前光友薯業的生產經營已經完全恢復到震前的狀態,2009年力爭實現3個億的銷售收入。
從152 0173 3840年創業至今,光友薯業17年間做到了年產值2.8億元。
要在未來10年做到100億,這是橫在鄒光友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方便粉絲專家”技術制勝?
“我們去美國開拓市場的時候,希拉里接見我們,我們送了兩碗粉絲給她吃,她很高興。”
說起2007年在美國向希拉里“兜售”光友粉絲,四川光友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鄒光友至今興奮不已。
相比十幾年前騎著三輪車沿街叫賣粉絲的情景,鄒的確有興奮的理由。
1982年,從西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畢業后,鄒光友先后被安排到安縣、三臺縣政府工作。
1990年-152 0173 3840年,在擔任三臺縣建設區科技副區長期間,鄒光友受命把甘肅的紅薯高產技術引入當地,使得建設區當地的紅薯收成增加近兩成。
只可惜,紅薯價格低廉,薯農并沒有因增產而增收,而紅薯也大多被用來喂豬。
從小吃紅薯長大的鄒光友對紅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薯農增產不增收的現象也讓他倍感困擾。
152 0173 3840年,鄒光友決定要挑戰自己,辭去科技副區長職務,成立“綿陽光友特產技術開發公司”,開始搞紅薯粉絲研發、加工和銷售。
2009年福布斯*具潛力中小企業榜顯示,2007年,光友薯業銷售額達1.3029億,而據統計,2007年,全國方便粉絲市場的銷售規模約7億元。
十幾年過去,鄒光友的光友薯業已經成為國內方便粉絲行業的主導企業之一,產品銷售網絡不僅覆蓋全國各地,還銷往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美國等地。
目前,光友薯業與綿陽2萬多戶農民有合作協議,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
“技術創新”是光友薯業實現蛻變的一個秘方。
152 0173 3840年,鄒光友運用生物凈化脫色技術,改變了傳統紅薯粉絲粗、黑、沙的特點,生產出細、白、柔、潤的精白紅薯粉絲,并以其爽滑的口感贏得了顧客。
這是鄒光友的**次技術革命,也使得紅薯粉絲的價值大大提高。
那一年,他賺到了5000多元的“**桶金”。
創業伊始,鄒光友就在琢磨:能否讓人們像吃方便面一樣,吃紅薯粉絲?
1997年,他終于研發出方便粉絲,使光友粉絲躋身快餐行列,這項技術不僅增強了光友產品的競爭力,甚至添補了中國乃至世界方便食品行業的空白,同時為鄒光友贏得“方便粉絲之父”的稱號。
2000年和2005年,鄒光友又先后發明了無明礬粉絲和全薯營養粉絲,完成了第三、第四次粉絲革命。目前光友粉絲和光友薯類加工設備先后獲50項國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就有10項。
技術改進不斷為光友薯業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鄒光友也把“方便粉絲專家”作為標榜企業的廣告語。
“光友現在*核心的競爭力是技術。”鄒光友稱,他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達300多萬元。
光友的官方網站顯示,光友薯業目前還從事粉絲加工設備銷售和有償技術轉讓,包括其新近的技術成果無明礬和全薯技術。這部分收入約占其整個銷售額的1%。
既然技術是光友薯業的核心競爭力,轉讓技術不是在自我削弱嗎?
鄒光友的解釋是,我們不賣還是有人賣,我們賣還可以讓我們在這個行業里能夠參與競爭,同時也可以培養競爭對手,激勵光友繼續進行技術創新。
而光友薯業的內部員工透露,他們是在有了更好技術的基礎上才轉讓之前的技術成果的,所以不會影響光友的競爭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