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獐子島的“扇貝門”正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針對獐子島公司管理層所宣稱的“蝦夷扇貝死了,殼也找不到了”的說法,《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到的多位國內海洋增養殖專家和鑒定評估專家都表示:獐子島公司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甚至認為這是獐子島公司涉嫌造假的托詞。
在大連召開的災情說明會上,獐子島公司董秘孫福君對投資者和記者表示:“大部分死亡的貝苗要么被沖走,要么被掩埋在海底,只有少量扇貝殼會撈上來。”
針對這種說法,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增養殖領域權威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獐子島公司采用的是沿海底播增養殖方式養殖蝦夷扇貝,即使遭遇北黃海冷水團,蝦夷扇貝死了,不可能連殼都沒有了,采取“定點取樣法”可以鑒定養殖區域到底有沒有養殖蝦夷扇貝,養殖了多少蝦夷扇貝。
大連海洋大學的一位專家也認為:養殖的蝦夷扇貝死了,殼還在,這是常識。獐子島之所以這么說,只能理解為這是造假的托詞,這種說法騙騙一般投資者可以,騙得了業外人士騙不了業內人士。獐子島地區的海域屬于比較好的養殖區域,該海域的海底基本以粗砂和巖礁為主,貝類死亡后,這么大的區域面積,殼基本都會在。如果養殖區域只有三畝五畝,貝類死了過幾個月后,說貝殼沒了也說得過去,上百萬畝的養殖區域怎么可能?
一家位于大連地區的海洋資產調查鑒定評估機構的技術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獐子島宣稱遭遇自然災害的養殖區域水深在50米左右,真如獐子島所宣稱的是在今年6月份左右遇到冷水團死亡的,其貝殼肯定基本完好保存在海底,絕不可能找不到了。獐子島所說的貝殼也找不到了是不現實的,也不會存在這種狀況,如果想調查了解養殖區域的真實情況,建議使用“定點取樣法”,使用重潛方式,在對應的養殖區采樣,2011年放養的那批苗種應該是3厘米左右的苗種,到今年已經生長3年多了,可以根據貝殼表面的生長紋判斷出是不是那一批苗種,到底這個冷水團致使多少蝦夷扇貝死亡。根據海洋調查規范,采取0.25平方米的取樣范圍就可以,但是為了更準確,建議采取1或4平方米的取樣范圍。
記者就此多次致電和發短信給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吳均未接電話,也未給記者回復短信。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