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年來,國內輿論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惑,作為轉基因作物種植**大國,美國的公眾到底吃不吃轉基因食品?圍繞著這一問題的各種說辭,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科學新聞》經過廣泛搜集資料和采訪,發現美國人的確在大量食用轉基因食品,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人們一般也意識不到轉基因食物有何特別。
而同時,美國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大國,自然也不乏一些抵制轉基因食品的環保組織和社區,只是這種抵制既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眾,也不能讓自己的餐桌上杜絕轉基因食物。“因為對于大多數美國人來講,他們不在乎食品中是否有轉基因。”康奈爾大學科學傳播教授Bruce Lewenstein說。
消費量之辨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前任所長黃大昉研究員以及多位專家,在不同的場合指出,從全球角度來說,轉基因食品早已在應用了。這一點在中國也不例外。轉基因食品是經過嚴格管理、嚴格評價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有人講,在北美市場上有三千種轉基因食品,它主要的成分就是轉基因的大豆、玉米,所以它也是轉基因食品,而且是幾億人吃了十幾年了。”黃大昉在一次人民網的訪談中說。
但是這一說法,*近遭到了一些反對轉基因人士的反駁。
網上一篇轉載率頗高的博文就列舉了很多數字,試圖說明美國人沒有大規模食用轉基因食品。
該文以玉米為例,指出根據美國官方統計,在美國,玉米食用比例大約是總消費量的10.5%,而其中直接食用的比例不到2.5%。
該文作者據此推論,“美國自己的食用消費卻是*少*少。”
然而,如果我們依據該文提供的數據作一估算,就會發現,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的數量實在不少。
據美國農業部*新發布的數字,2010年美國玉米產量為3.19億噸,2.5%的直接食用比例即為797萬噸,美國人口大約為3億,這樣,人均直接食用玉米的數量每人每年大約為26.5公斤,差不多是中國人一個半月的口糧。這么大的食用量,是因為玉米是美國人的主食之一,滿超市賣的都是玉米片、爆米花和甜玉米。
美國玉米大約85%為轉基因玉米,這就意味著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要直接吃掉22.5公斤的轉基因玉米。
由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州等靠近墨西哥的地區,居民有在正餐中直接食用玉米的習慣。這就意味著,這些地方的居民每年在正餐中直接吃掉的轉基因玉米數量可能至少要上百斤。
而在美國,因為轉基因產品不需要標識,消費者很難買到直接食用的非轉基因玉米產品。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人大部分的食用玉米消費量是體現在將玉米添加到各種食品中。食品深加工的比例大概為8%,也就是將近2500萬噸,這個數字,以人均計算大概就達到了每人每年100公斤。
當然,玉米在很多時候被加工成配料和添加劑,這100公斤不會都被直接吃到肚子里。但是加工成配料和添加劑的轉基因玉米被應用到*為廣泛的食品鏈中,以至于一種說法認為,在美國,65%以上的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這么看來,“幾億人吃了十幾年了”“大量食用”等表述方式并無不妥。
大豆也“瘋狂”
2008年,美國大豆產量約為8000萬噸,其中3400萬噸用于出口;美國本身用于食用目的數量大約2900萬噸,主要是用于生產豆油。而直接用于人類食用者約為350萬噸。
前述網文寫到,“2008/09農業年度,在美國,每年食用大豆總數為350萬噸,美國人口3.2億,平均每人每年食用多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多少?看看那數字,是不是大規模食用?”
但依據這些數字推導,美國平均每人每年吃掉20多斤大豆。美國人不吃豆腐,因此這個消費量不算小了,而且,此處并未統計將大豆作為深加工食品原料的部分。
2008年,美國豆油總產量大約7300萬噸,而用于消費略低于12%;在這12%的消費總量中,直接食用者為七成左右。美國人每年直接食用豆油的數量大約為613萬噸,按照3億人口來計算,這就意味著消費量為每人每年20公斤。
2009年,美國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為93%。不加標識的轉基因都很難區分,所以這也就相當于美國每人每年消費的轉基因豆油為18公斤。中國人均豆油供應量為每年3.6公斤。在中國,還有不少人一年喝飲料都喝不到18公斤。
當然,這里的93%是種植面積,沒有轉換成產量比例。如果轉換成產量,由于轉基因大豆的產量略高,所以比例也應該略高一點。
另外一組數字也表明了同樣的事實,美國的植物油消費以大豆油為主,占77%,其2007年人均年供應量為22.4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轉基因玉米還是轉基因大豆,目前轉入的基因都與其食用性狀沒有關系,轉基因玉米主要是轉入抗玉米螟的Bt基因,而轉基因大豆主要是轉入抗*為廣泛使用的農達(roundup)除草劑的基因,兩者都主要是著眼于改善作物的經濟性狀。
一些質疑美國人食用轉基因的文章指出了不能將生產規模等同于消費規模。美國人用于直接食用的轉基因食物的比例相對于其生產規模來講,百分比確實不高。但是考慮到其龐大的農業生產能力,即便很低的比例也可以得出很高的人均消費量。而如果把用作食品成分的轉基因作物加進去,這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了。如上所述,如果考慮到轉基因玉米用作生產各種食品,那么美國每人每年的消費量就達到了100多公斤。
以上僅僅是考慮到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還沒有提菜籽油和甜菜等其他美國大量食用的轉基因產品。美國菜籽油84%依賴從加拿大進口的油菜來榨油,加拿大2009年轉基因油菜的推廣比例已經達到了93%,而美國菜籽油的66%用作食用消費。
美國的食糖供應,一半以上來自甜菜,美國大約95%的甜菜是轉基因品種,而美國人均食糖攝入量差不多是中國人均攝入量的8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轉基因甘蔗已經開始種植并在迅速擴大。
自152 0173 3840年轉基因食品上市以來,特別是1996年轉基因大豆上市以來,美國平均每人累計直接食用掉的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都達到了數百斤。
無需標識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給食品企業的標簽指南中指出,如果營養成分沒有差異,不需要在食品標簽上標明來自轉基因作物還是非轉基因作物,食品公司可以自愿選擇。在同一份指南上,FDA還提出,禁止刻意標注“非轉基因食品”,原因是這樣的標識會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認為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有區別,而標注“非轉基因食品”的廠家會因此不平等獲利。
在這樣的規定下,美國大多數食品廠商自然不會去刻意標注轉基因,而大多數消費者對此也習以為常。“在美國,每個人每天都在消費轉基因食品,不會去多想,”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的農業經濟學教授Scott Rozelle告訴《科學新聞》。
有時候,一些廠商也會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在產品中標注上諸如“純天然”,如EXTRA-VIRGIN字樣,但這種標示與FDA的監管要求并不矛盾,也不在一個層次上,因為并沒有嚴格的法律術語界定什么是“純天然”。
2010年,筆者參加在美國加州圣迭戈舉辦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期間,就在會場外面遇到了一個環保組織的示威活動,要求禁止或標示轉基因產品。大約20幾名抗議者聚集在舉辦年會的圣迭戈會議中心外,其中一人在激烈地發表演講。而參加年會的來自世界各地的2萬多名科學家,以及路過的居民和旅游者,似乎對這一抗議行動沒有什么感覺,都是匆匆而過,在20分鐘時間中,只有不多幾個游客駐足聆聽,除筆者出于采訪目的外,沒有一個人索要資料。
盡管如此,美國的管理者還是很注重與民眾的溝通。今年2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行的AAAS新一屆年會的一個專場論壇上,美國農業部部長Thomas A. Vilsack反復強調,要在贊成農業生物技術的人和反對這一技術的人之間進行平等對話,要不斷傳播農業生物技術的優點,也要密切關注其可能出現的負作用。“我們要讓父母們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們也具有對農業科技的全面的知識,從而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選擇。”Vilsack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陜西市場菜價8周連降》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