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粽子都能賣到上千元錢,人們不禁要問——
質疑
粽子成腐敗工具
過度包裝的粽子事實上已不再是粽子,粽子禮盒的大量涌現,遠遠超越了商業的界限,非但讓佳節變了質、走了味,在高消費的外衣下污濁著清朗的社會風尚,而其變相逃避國家對行賄受賄有效監管的異化凸顯出的腐敗系數,更是折射出腐敗新動向。現代人買粽子,看重的是權力、地位和現實利益交換,嬗變為一種工具,失去了應有的文化內涵。有一首打油詩是這樣寫的,“粽子穿上黃金甲,幾只飛入百姓家?奢侈浪費已不妥,暗藏腐敗更可怕”。還有一首打油詩寫道,“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有資料顯示,因貪贓枉法而受到法律懲處的貪官,在節日期間肆無忌憚地收受賄賂的比例占所有案例的31%,而大部分貪官竟認為在節日里收禮不是受賄。不難看出,近千上萬元的所謂粽子現身各類市場,愈來愈沒有“章法”,衍生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顯然不是作為流通商品的粽子之過,那么,到底是誰的錯?廠家、經銷商,顧客、食客,抑或是執法、監管部門。毋庸置疑,每一方責任主體決不能對腐敗坐視不管、聽之任之。
有業內人士稱,那些穿著華麗外衣的粽子,被別有用心之人作為虛榮炫耀或腐敗的道具來利用,豪華包裝方式的流行顯露出對一種外在的、物質的追求。這讓筆者想到了“上朝效應”,上朝原指臣子到朝廷上拜見君主奏事議事與君主到朝廷上處理政事。在管理心理學中,人們把由于定期溝通而引發的積*心理效應現象,稱之為“上朝效應”。無論是對于位高權重的公務人員,還是有求于人的各色人等,通過這種“朝禮”的方法,各取所需,正是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因此,如果真的需要對豪華粽子引發的資源浪費進行治理的話,筆者建議采取從環保角度和稅收角度加以規制,既給予生產商開展競爭、規避風險的空間,又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優于實行簡單的封殺措施。尤為重要的是,要構建一種全社會參與、各部門配合的整體監控體系,并逐步加大反腐力度,加大腐敗成本,消除潛在的“犯罪人”認為貪腐可以逃避刑事追究的僥幸心理,達到在相當程度上避免腐敗、遏制腐敗的現實目的。
郭立場
評判
價格監管須加強
粽子的“過度包裝”不但會造成大量的資源與能源浪費,而且還會因此產生一大堆垃圾,對環境保護很不利,這樣的做法當然不可取。但我們更要明白,凡是所謂“天價粽子”的購買者,都不是沖著盒中的幾個粽子,他們看中的其實就是這些令人炫目的奢華包裝、禮盒中除粽子外的“剩余價值”,更有“天價”之下所包含的內在價值。買的、賣的、旁觀的,其實都心知肚明:“買的不吃,吃的不買。”愿意掏這“冤枉錢”的人,目的只有一個:買了送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粽子早已從主角變成毫不起眼的配角和噱頭,“天價”才是它真正的本質。
因此,即便《食品安全法》、《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等相關規定能夠嚴格執行下去,相信“天價”商品的新聞并不會就此消失。因為從根本上說這與包裝無關,還有不少人需要它的存在,說不定其他原因形成的“天價”商品又會馬上熱銷。
商家以追求利益*大化為目的,制造“天價”無可厚非,這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但我們更需警惕公款消費和貪污腐敗借機橫行,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天價粽子、天價月餅等天價商品依然會層出不窮。而無論對包裝進行怎樣的“瘦身”,都是治標不治本,與問題的本質南轅北轍。
田力
觀察
*易扭曲價值觀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就有代表*力反對公款消費茅臺酒,建議公務招待盡量不沾酒,以杜絕公款吃喝現象。因為茅臺酒太貴,成了奢侈品,這讓茅臺廠家費盡心思,想*力撇清茅臺不是奢侈品。沒想繼“天價酒”之后,社會又不斷出現了一些讓人想不到的天價商品。
上千元錢的“天價粽子”誰能消費得起?買天價粽子都是公款消費還是個人消費?每一次,當我們的社會出現“天價奢侈品”的消息時,民眾們都自然不自然地會將其與“公款消費”“腐敗”等字眼聯系到一起。
上千元錢的“天價粽子”,這對社會普通群體來說都**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消費的畢竟是自己的血汗錢,這錢來之不易。
上千元錢的“天價粽子”,這無疑就是一些高收入群體在消費。不可否認的一個社會現實是,社會許多購買上千元錢的“天價粽子”的群體無非都是為了給一些官員送禮好求其辦事以滿足個人私利而已。但上千元錢的“天價粽子”也不排除一些官員公款消費跑官要官之類。
本應由個人承擔的“天價奢侈品”,如果總是由公款消費,那將是民之所痛。有時我就在想,“天價奢侈品”的頻頻出現,是否有利于官場的風清氣正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社會上“天價奢侈品”的不斷出現*易滋生更大的腐敗。
社會上的“天價奢侈品”總是不斷出現,這*易扭曲一些領導干部的人生價值觀,很難讓其繼續保持勤儉節約的為民服務意識,如果社會上的“天價奢侈品”不及時加以遏制,這將*不利于我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馮文杰
延伸
應警惕節日腐敗
粽子,作為一種商品,自然具備商品價值,生產商及銷售商千方百計挖掘其商品價值,似乎是“職責”使然,不應多加指責。但是,“天價粽子”不僅僅是商品,它還是權錢交易的“潤滑劑”,腐敗文化的“滋生品”。有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吃”出了腐敗,“吃”出了貪官污吏,“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這是粽子的“功”,還是粽子的“過”?是誰的“洗具”,誰的“杯具”?
天價粽子“腐敗餡”。當“嘴巴腐敗”成為腐敗的重災區之后,“吃文化”嚴重變味。變味的“吃文化”脫離了文化的底蘊,甘心與腐敗結盟,甚至淪為腐敗的“奴隸”。腐敗有時需要個“由頭”,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已成為一些別有用心者的“腐敗日”。那些“天價粽子”的市場主要鎖定兩大群體:一是公款買單,花公家的錢,進自己的口;二是有求于人,或為仕途鋪平道路,主動向權力“獻禮”,一點小意思,請笑納。
節日與腐敗的關系很微妙,內含“大學問”,奉行“潛規則”。行賄穿上過節的“外衣”,隨“腐敗之風”乘著夜色潛入領導家,心照不宣,一切盡在不言中。無聲地“潤物”,也無聲地“孕育”著腐敗,此時無聲勝有聲,是那樣的順其自然、順理成章。節日成為行賄受賄都很瘋狂的“劫日”,很多貪官栽在“節日腐敗”之上。有人對此狡辯:在過節的時候給自己“尊敬的人”送一些東西,屬于東方的“文化傳統”,只不過是相互之間的一種關愛,不應當上升到犯罪的范疇。
節日沒有原罪,相反有原功。其實,不少中華傳統節日蘊藏著反腐敗原義。“節日腐敗”的滋生,核心不在于粽子或月餅之類的節日商品,而在于腐敗風氣與腐敗環境。沒有“腐敗之風”哪來“行賄潛入領導家”?根治“節日腐敗”功夫在節外,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反腐日,**24小時,時時都有“高壓線”。“伸手必被捉”,只有用法律的“鐐銬”和反腐的“利劍”,才能保證節日的廉明。
巢江淮
■三言兩語
●我們需要剝去包括節令食品在內的食品包裝的浮華外衣,還食品一個“清白”,著眼于質量上的精益求精,而非外包裝上的挖空心思,這才是健康的市場經濟發展的體現,
——凌國華
●要想讓粽子飄著純潔的清香,**得管住公款消費。天價粽子其實也是一封公款送禮的舉報信,只看有關方面愿不愿意查和管了。
——文暉
●社會上送禮的風氣催生了各種“天價”食品,而“天價”食品的出現,反過來又助長了送禮賄賂的囂張氣焰。因此,無法解決腐敗賄賂這個問題,天價月餅、天價粽子等天價商品依然會層出不窮,難以消逝。
——黃麗媛
●茅臺天價不去說了。粽子天價,情何以堪?當初韓國人將端午節拿去申遺,多少中國人心里那個遺憾那個難受啊。現在好,粽子里包著的已經不再是糯米而是利益關系,由不得人難過著的心一橫:隨便吧,韓國人要過,就讓他們去過吧。
——錢江
●普通消費者面對天價粽子,自會保持適當的距離,冷靜圍觀,不至于盲目追捧當商家的“托兒”。可問題是,有些不花自己錢的人消費從來不計代價,越貴越敢買,越豪華越偏愛,甘當奢靡消費的“冤大頭”。從銷售方面來說,買豪華粽子的既有事業單位也有企業,多以團購為主,而且少用現金,多用支票。一般豪華粽子“出單”多在50盒以上,具體用途閑聊得知是送禮和發福利。看來,有公款消費作托兒,想讓粽子“瘦身”都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