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聯想到公司此前資產變賣之事,雨潤的現金流確實存在著問題,其債券違約目前已是大概率事件。
10月18日是雨潤食品13億元公司債到期償還的日子。但是,近日雨潤食品的一則13億元的**期中期票據到期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的公告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外界也開始關注雨潤債務存在的違約風險。昔日國內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在公司董事長祝義財被執行監視居住,公司業績曝出巨虧的背景下,雨潤食品接下來將如何應對呢?
陷13億元債務違約風波
10月12日,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董事長祝義財被執行監視居住,間接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公司10月18日到期的13億元中期票據“12MTN1”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12MTN1”是雨潤食品2012年發行的**期中期票據,發行總額為13億元,發行期限為3年,票面利率5.49%,由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擔任聯席主承銷商。
雨潤食品表示,董事祝義財被監視居住期間,公司資金鏈緊張,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面臨較大的潛在風險。公司稱目前正在積*籌措資金,請債券持有人注意本期中票風險。
事實上,在今年8月份,雨潤集團旗下地產公司江蘇地華實業因商票無法對付,強行用火腿腸抵充的報道見諸報端時,雨潤食品資金鏈問題已經讓外界擔憂。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雨潤集團目前內憂外患,公司近年來在發展方面沒有很好的規劃,公司運營遇到很大的困難。如果雨潤主業沒有很好表現的話,資金鏈一定是非常緊張的。
在朱丹蓬看來,食品企業的外部運營很重要,目前雙匯也加大了整個渠道運作及電商平臺的布局,對雨潤的沖擊很大。
而對于巨虧中的雨潤食品來說,拿出13億元來償還債務確實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根據雨潤食品今年中報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95.84億港元,微增6%;虧損7.24億港元,每股攤薄后虧損0.397港元。數據還顯示,雨潤食品上半年在上游屠宰和下游深加工肉制品業務的產能與2014年相同的情況下,公司的**肉和低溫肉制品的銷售額卻同比減少。
發澄清公告否認違約
10月13日,雨潤食品集團針對上述自己發布的有關13億元債務風險發布了澄清公告,公司表示,旗下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發行的中期票據的到期日是10月18日,在償還中期票據方面并無違約。目前正在安排資金以作還款之用。同時,雨潤食品還表示,公司會在有需要時遵照上市公司規定再另行公告。
距離13億元債務償還日期僅剩一周的時間,雖然有媒體報道稱,當地政府或許會幫助雨潤食品渡過危機,但目前來看,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償還債務仍存在考驗。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收研究員李奇霖認為,該債券不能按期兌付的可能性*大,剛兌打破恐再下一城。
同樣,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雨潤債券違約目前已經是大概率事件,即使雨潤全力以赴避免違約,但無風不起浪,聯系到此前資產變賣的事情,表明雨潤的現金流存在很大問題。
沈萌認為,雨潤屬于屋漏偏逢連夜雨,所處的肉食品行業在國內經濟下行,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時候,遭遇實際控制人的個人問題導致企業經營決策被嚴重影響。雨潤雖然企業規模很大,但仍處于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缺少公司治理的必要體制機制。
處在多事之秋的雨潤食品,是否可以如期還債,一周的時間便可見分曉。而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如何,債務違約風波是否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呢?
對此,雨潤食品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否認政府將出手相助。他表示,13億元的償債資金是公司自籌資金,具體情況是資金部門在調動。“另外,公司目前經營正常,各項業務也在持續推進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