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劉銀艷
“現有的農業模式,土地不喜歡,蟲子不喜歡,草不喜歡,農民也不喜歡。”4月1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應邀來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帶來一場題為《一位植物學家的生態農場實踐》演講。他用一場占地152 0173 3840畝的生態農場“行為藝術”,實踐著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現代農業技術的生態農業種養法,演講中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與有力的數據,向人們展示了一種能讓“土地和蟲子都喜歡”的可操作的農業模式。
被工業稀釋的懶人農業,
破壞的不只是土地
蔣高明是國內科學界生態農業*有力的踐行者之一。在他看來,生態農業是符合生態學規律,在生產過程中不添加化學合成物質、不使用轉基因技術的農業模式,“生態農業結合了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優勢,也不排斥現代農業的物理與農業機械技術,但對化學合成物質的應用,生態農業堅決說不,我們的耕地,由于長期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和地膜,正導致地力嚴重下降。”蔣高明對此深表憂慮。
蔣高明說,被化學工業稀釋的農業,正日益成為懶人農業。現在農民種地,根本離不開化肥農藥,一公頃土地里化肥的使用量,比建國之初翻了100多倍;除草也簡單,10塊錢買一瓶除草劑就搞定,卻破壞了生物多樣性,造成了生殖的破壞,很多人不孕不育與其大量使用有很大關系。
還有地膜,可以保溫防草,曾作為一項好技術加以推廣,可20多年過去了,其副作用也日益顯現,地膜燃燒時會釋放出大量的致癌物,我國每年約有50萬噸地膜殘留在土壤中,難以降解,造成嚴重的“白色污染”。
由于大量化肥、農藥的使用,成本上漲了,農產品(000061,股吧)質量卻下降了,賣不起價,越來越沒有利潤了,農民變得不那么愿意種地了,這都成了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種出了高產田
2005年,蔣高明著手“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自己老家、山東平邑蔣家莊開展生態農業研究,建立起我國**座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生態農場。該農場實施種養結合的生態農業,堅持不用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轉基因之類現代農業技術的“六不用”原則。
"六不用"這個標準很嚴苛,超過了歐盟的標準。剛開始實驗時,有人說不用化肥農藥怎能種得好田,產量不高,搞下去會餓死人的。”但蔣高明和他的團隊,充分利用生態學原理,將農作物種植與家禽養殖相結合,讓秸稈、“害”蟲、“雜”草變廢為寶,實現了“禽糧互作”的生態和經濟效應,多年艱苦試驗表明,他們不僅生產出健康的有機農產品,賣出了普通農產品3至5倍的價錢,還成功將低產田改造成了“噸糧田”
(小麥玉米周年畝產1000公斤以上),其研究成果寫進了美國的大學教科書。
“種養結合,禽糧互作,只要堅持形成良性循環,應是未來發展農業的趨勢。”蔣高明說,他們利用青貯技術,把本來只能焚燒產生大量煙霧的秸稈作為飼料來養牛,效益非常好,養一頭牛可以賺3000塊錢,牛糞作為有機肥還田替代化肥,再加上深耕碎土等措施,讓農田得到了很好的滋養。“在我們生態農場的農田,1立方米土壤里可以找出上千條蚯蚓,而沒有實施生態農業的普通農田,只有幾十條甚至是絕跡。”
讓高效生態農業成為城鄉和諧的硬技術
十年磨一劍,蔣高明的生態農業模式,如今也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講座講學不斷。此次演講,即是"走進生態農業,重返美麗鄉村"蔣高明湖南行”系列公益科普活動的高校專場。“我現在的夢想,是將生態農業發展成為一種能夠保護耕地與作物質量、適當增產、保護環境、帶動就業、保障健康的高效益的生態農業。”蔣高明說,在湖南,也有很多專家和農場在遵循生態農業的理念進行試驗,有的農場和技術人員還去他們在山東的農場取過經。
“高效生態農業若能大范圍推廣,是城鄉和諧的非常理想的硬技術,為中國人獨立創造。”蔣高明認為,在當前城鎮化熱潮中,我們需要逆城市化,將城市中合理的要素如市政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娛樂設施、學校等搬到農村,而不是將人裝進城市,再通過高效生態農業的推廣,讓中國近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化了的鄉村中。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有機食品銷售年均增長率均高達30%至40%,而中國卻連1%不到,生態農業的前景*為可觀。”但蔣高明同時也提到,這一模式的推廣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加以補貼,讓農民有興趣朝著這個思路走,同時要進行有效監管,讓有機食品獲得消費者的足夠信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