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新華社倫敦5月27日電 ?綜述:轉基因農產品在歐洲艱難“破冰”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歐洲是世界上對轉基因農產品管理*為嚴格的地區之一,對轉基因作物及其產品一直高度謹慎。但種種跡象表明,歐洲在轉基因農產品種植以及安全性認可問題上已出現了松動。
??事實上,歐洲轉基因農產品也并非被完全拒絕。已有兩種轉基因作物獲準在歐盟種植,分別是美國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轉基因玉米和德國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轉基因土豆。此外,包括NK603轉基因玉米在內的44種轉基因農作物獲準進口到歐盟銷售,品種涵蓋棉花、大豆、油菜、土豆和甜菜等。
??此外,近年來,不少研究機構和科學家相繼發聲,既為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性背書,也呼吁破除制度障礙、推動轉基因技術在歐洲加快發展。
??不久前,**的英國皇家學會發布了有關轉基因食品的科學指引,意在消除公眾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慮。報告指出,轉基因作物制成的食品可安全食用,沒有證據顯示它們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而針對轉基因作物可能的環境影響,皇家學會在科學指引中說:“作物不會簡單地因為經過轉基因技術改造就對環境產生損害。”
??早在2014年,就有20多位歐洲**植物學家聯名致信歐盟指出,如果不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歐洲農業的發展目標將遙遙無期。
??轉基因農產品在歐洲引發諸多是非,**源于歐洲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有著特殊的“心理情結”。自英國發現瘋牛病以來,歐盟區域內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在隨后的“二惡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一連串事件的沖擊下,歐洲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謹慎了許多。
??而轉基因作物正好是在歐洲人普遍擔心食品安全的時期迅速發展起來的,這一過程始終伴隨著質疑。歐盟委員會進行的一項調查曾顯示,56%的歐盟國家公民敵視轉基因技術,其理由是與用動物骨粉喂牛一樣,“轉基因技術只能給***帶來更多利潤,而對整個社會沒有任何好處”。此外,對轉基因技術缺乏了解,特別是媒體對轉基因技術風險的肆意夸大,也讓歐洲人一直對轉基因食品疑慮重重。
??轉基因食品的是非背后,還隱藏著經濟利益的矛盾。截至2014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815億公頃,種植面積連續19年持續增加,而歐洲的種植面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同的經濟利益使得一些歐洲國家對轉基因作物存在排斥態度。
??不過在歐洲“挺轉”與“反轉”的長期爭論中,*有標志性的是英國科普作家、**“反轉斗士”馬克·萊納斯的“倒戈”。萊納斯曾在1996年寫了被認為是**篇“揭露轉基因食品罪惡”的文章,還曾組織數十人持刀破壞轉基因試驗田。
??然而在2013年1月,萊納斯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自己“妖魔化”轉基因食品的行為加劇了公眾對轉基因的恐懼情緒,他對此表示道歉,并強調“現在市面上的轉基因食品都經過毒理和藥理安全測試,因擔心其危險而拒絕它無異于因噎廢食”。
???凱茜·馬丁是歐洲知名植物研究機構約翰·英尼斯中心的**研究員,長年致力轉基因作物研究。她對新華社記者說,過去25年里超過500個獨立研究機構對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性進行了大量研究,至今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它們在環境影響和健康安全方面比傳統農作物和食品風險更高。
??盡管科學界在不斷呼吁,轉基因農產品在歐洲“破冰”仍面臨障礙,特別是歐盟內部政治因素。
??去年1月,歐洲議會通過一項法令,允許歐盟成員國根據各自情況選擇批準、禁止或限制在本國種植轉基因作物,讓一些國家有權在國內禁種轉基因作物。去年10月,歐洲議會又否決了歐盟委員會讓各國自行決定是否禁止或限制轉基因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一項建議。一個立法和一個否決,反映了歐盟內部對待轉基因的分歧。
??歐盟食品安全局轉基因生物專家組前任主席喬·佩里認為,歐盟其實已沒有任何科學上的理由去推遲批準一些成熟的轉基因作物在成員國商業種植,“**的原因也只是政治上的”。
??凱茜·馬丁分析說,歐洲一些農業大國擔心引入轉基因農產品會損害本國傳統農產品市場,因此它們一直倡導歐盟限制甚至禁止轉基因農產品,導致研發轉基因技術的企業紛紛放棄歐洲市場。
??面對這一狀況,英國政府咨詢機構——科技委員會發表報告警告說,歐盟在轉基因技術管理上過度保守,繁文縟節導致產品審批流程緩慢,在這一領域已開始落后于美國和中國等國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