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28日電 即將進入3月,正是江浙、福建及貴州等地春茶的上新期。而受疫情影響,傳統茶農們正在發愁——既找不到采茶工人,也沒有茶商采購。茶不等人,加上倒春寒的壓力,一名茶農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再耽誤下去,今年的春茶就‘廢’了。”傳統銷售渠道不暢,他們嘗試利用社交電商平臺,以直播等方式自救。
??整個縣或將損失上億元
??俞霞飛是浙江安吉縣的一名茶農。從父親到她,白茶貫穿著俞家兩代人的生活。她在梅溪鎮銅山村隱將自然村有三百畝茶園,從事安吉白茶育苗、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
??如今,俞霞飛看著自家茶田的茶芽日漸生長,卻不知道怎么辦。整個2月份沒有茶商找她采購茶葉。在往年,這時候應是茶商預定茶葉的旺季。
??“安吉白茶是三月下旬采摘,黃金芽是三月底四月初采摘。雖然沒有封路,但至今沒有收到茶商采購的消息。”俞霞飛說,如果有估計也沒有去年那么多。
??三月中旬是江浙一帶春茶的上新期,如果不及時采摘,葉片會越長越大,影響銷售。采摘后的春茶不及時送工廠加工,就會變成“廢茶”,一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明前茶貴如金,往后幾個季度采摘的茶葉價值都不如春茶高。”俞霞飛說,雖然她們有專業的保鮮設備和庫房,但滯銷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過了這個時間段,需求會急劇下滑。
??俞霞飛算了一筆賬,整個安吉縣大概17萬畝的茶田,每一畝產量大概50斤,預計每斤至少損失50元,算下來整個安吉縣的春茶至少損失4.25億元。
??去年,俞霞飛的茶園總體銷售額600萬左右,毛利潤在60萬元左右。談及受疫情影響經濟損失,她表示“沒法預估,也不敢預估”。
??同時讓俞霞飛發愁的,還有“花錢也請不到”的采茶工人。她說,因為茶葉的生長速度快,綠茶以短為貴,一畝茶山需要至少兩位采茶工人,每年茶園需要聘請至少400名河南的采茶工,負責茶葉的采摘和挑選。去年聘請的采茶工**的薪酬是152 0173 3840元,今年受疫情影響,180元**都很難招到人。她說,即便招到人,也需要自行隔離14天,很多采茶工人干脆不來了。
??但是,春茶無法及時開采,很可能面臨倒春寒的威脅。“如果茶葉進入萌芽期發生倒春寒,損失不可想象”。而今年冬季平均氣溫較高,發生倒春寒的幾率*高,低山地區尤為嚴重,有些茶農會顆粒無收,這讓俞霞飛非常擔心。
??“舊茶不去,如何迎接新茶?”
??安徽省黃山區新明鄉葛湖村是太平猴魁的原產地,也是茶農孫進的家鄉。太平猴魁屬于綠茶類尖茶,其外形兩葉抱一芽,扁平挺直,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2019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黃山名茶眾多,茶葉是黃山農業里的主導產業。對當地茶農來說,采茶,做茶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也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據孫進介紹,2月是茶園除草、撫苗的季節,3月到4月,則是黃山茶農一年*忙的茶季。每年茶農與茶商會制定出一個計劃表,安排今年春茶的生產數量,“開采后的太平猴魁**一個價。茶農們為了趕進度,天還沒亮就得起床,爬十幾里的山路,到達海拔近千米的茶園,在山上采摘鮮葉,背著的竹籮滿滿當當,才下山回家。”
??然而,今年的黃山茶農望著茶山卻邁不開腳步。孫進說,往年的春節,黃山風景區吸引全國的游客,也是一年的銷售高峰期,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黃山空空蕩蕩,茶葉也屯在茶商手里。“舊茶不去,如何迎接新茶?”
??孫進經營著自家15畝的小茶園,每年的收入大概在8至10萬。他介紹,口糧茶的利潤率在20%左右,而高端茶與禮品茶在80%左右,每年至少占到一半的利潤。因為疫情,孫進判斷高端茶與禮品茶市場都會受影響,今年利潤也不樂觀。
??和余霞飛一樣,孫進也面臨著采茶季將至而工人緊缺的問題。往年,黃山的茶工是從外地請來的,有些茶工在浙江采完安吉白茶后直接到黃山制作猴魁。他了解到,今年村里可能進行摸底,每家每戶上報茶工人數,再由村里到外面請茶工,按上報人數和需求分配到各家。
??孫進與媽媽說起今年的損失,媽媽紅著眼說,留得茶山在不愁沒茶賣。“我們只是損失了一年的茶,你要曉得有些人再也喝不到茶了。”
??線上渠道成“救命稻草”
??和生鮮農產品一樣,疫情防控期間,茶農、茶商的線下生意都停擺。原來長期依賴的茶葉傳統生產模式遭受沖擊,線上渠道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以往,孫進家的茶葉主要靠線下批發銷售,占比90%以上。“我們平時無暇顧及線上銷售,直到疫情發生,我才看到茶葉的線上成交量瘋長,覺得自己掉隊了。” 接下來,他想開一家淘寶店,也將直播賣茶提上日程。
??可雖然線上的渠道能走量,但成本也上漲了。“因為疫情,以往的低價協議不管用了,物流成本上漲了50%。”
??茶農的線上銷售策略上也在一直在變化。俞霞飛注冊了自己的淘寶店,在此基礎上打算再申請天貓店鋪、京東商城,同時聘請專業人員運營天貓與京東店鋪。
??近年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俞霞飛也為游客開放了自己的茶園,拍攝短視頻放在社交網站上,她準備將直播場景從室內,升級到戶外的茶園,帶著觀眾上山采茶。
??大數據分析平臺直播眼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晚上10時,近一個月來,淘寶上共有接近6萬位主播開播,共80萬開播場次,接近50萬訪問量,主播數量、店鋪數量、漲粉趨勢與總流量在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茗茶酒水的主播數在美食頻道中屬于第二多的品類,僅次于新鮮蔬果的主播數量。
??中新經緯記者在淘寶上圍觀了幾場茶農直播,發現不同主播有不同的直播風格,有的主播賣力吆喝先領取頭上的優惠券,通過直播間直接下單;也有主播與天南地北“有緣人”喝茶暢聊人生,像進入圓桌故事會。其中一場熱門直播在短短2個小時內,就吸引近萬人圍觀,用戶互動超過7萬次,收到3萬多個贊。
??茶農王蕾也是直播大軍中的一員。四部手機、五臺補光燈、一套茶海、三五盤茶葉,王蕾的直播,一頭連接著數幾千名粉絲,另一頭連接著王蕾180畝的鮮茶。
??“直播了3次都沒人看,差點就放棄了”,王蕾說。自己的團隊只有她、愛人與朋友3人,堅持了5個晚上,每晚直播4.5個小時,粉絲量終于破千。“線上顧客預訂了10斤新茶,雖然不多,略顯稚嫩,但也能為庫存減減壓,也讓我們了解了線上傳播的重要性。”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近期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茶產業影響評估及應對建議》指出,疫情對早春茶生產、銷售流通影響明顯,但也會倒逼茶產業向機械化、智能化方向轉變,通過業態創新延申產業鏈。而直播賣茶疫情暴發催生了“云柜姐”這一新行業的發展,實現“無接觸購物”。
??因為疫情,天津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姜琦也將線下茶文化培訓課程轉移到線上直播,她坦言,好像一夜之間全民當主播,如今她已經連續幾天直播,累積300多名粉絲,她打算從茶文化講解開始,借此再慢慢把鮮茶推廣出去。疫情突發初期,姜琦也給在湖北武漢恩施等地的醫護人員寄去保健茶。
??隨著疫情慢慢消退,茶行業的實體經濟也將復蘇。姜琦說,直播賣茶省去了很多環節,節省下來的成本可以回饋到消費者身上,再加上直播互動也能形成客戶黏性,在疫情過后這股熱潮不會消失。“不過,茶本質上還是需要嗅覺與味覺感受,精美的器具,優雅的品茶環境,做出特色的企業肯定還會把客戶群體吸引回歸。”
??然而茶農的辛勤勞動仍然盼著戰“疫”過程中數字化產業鏈的支持。2月6日,淘寶在全國**發起“愛心助農”活動,為了讓消費者明明白白看見來自原產地新鮮的蔬果,淘寶直播中的“村播”欄目也刮起一股濃濃的鄉音潮,全國上萬間蔬菜大棚直接變身直播間開播賣菜。
??《淘寶經濟暖報》26日宣布,截至25日,淘寶“愛心助農”活動在20天內幫助全國農民賣掉了來自20個省1802個縣的5.4萬噸滯銷農產品,據《快遞》雜志2月20日報道,愛心助農活動總銷售額超10億元。但中新經緯記者來到“今日主推”頁面,卻沒有發現茶農的身影。據了解,茶葉并不屬于食用農產品,故不在淘寶“愛心助農”行列。
??大數據分析平臺直播眼數據顯示,近日新鮮蔬果主播數明顯下降,茗茶酒水主播數卻仍居高不下,但其流量卻遠不及新鮮蔬果。茶農的淘寶直播銷售也仍處于十分分散的狀態。
??經過這次疫情,包括孫進在內的諸多茶農對直播平臺和電商的扶持更加抱有期待。孫進坦言,自家茶園悶頭搞生產,卻忘了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疫情過后要重新劃分市場份額,“用兩條腿走路”,既做是農業也做品牌。未來“5G時代”的來臨也會給電商直播帶來更多可能性。他們翹首以盼一個在電商中復蘇的“春天”。(作者: 林琬斯 ? 付玉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