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3年泰國大米會議”5月26—28日在泰國北部城市清邁召開,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名代表與會。會議期間有外媒報道說,2012年中國大米進口達236萬噸,刷新了中國大米進口紀錄,這會推高全球糧價,引發國際糧食危機。但參加“2013年泰國大米會議”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大米進口增加雖受關注,但目前看很難影響全球米價市場。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2年中國進口大米同比增3.1倍,其中從越南、泰國進口的大米占總進口量的七成以上,東盟國家已成為中國*大的進口大米來源國。市場分析人士預計,今年中國大米的進口量將會達到300萬噸。
與會專家認為,大米的國際市場價格比國內市場價格便宜是中國大米進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中國國內大米供應并不短缺,但生產成本快速上漲導致大米收購價格呈兩位數增長,商家更青睞于價格相對便宜的進口大米。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進一步分析說,從中國國內來看,勞動力、肥料等成本和中國農民的收入增長使得大米生產的成本上升,為保護農民利益,中國國內的收購價格不斷提高。從國際市場看,全球**大大米出口國印度在2012年糧食豐收并取消了大米出口禁令,全球大米供應量充足、價格下行,同時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的大米價格較低,都是促使中國加大進口的原因。
湯之敏表示,雖然面臨一定挑戰,但未來10年內中國有保障大米自給自足的能力。中國進口大米增加并非因為國內供給不足,更多是一種商業行為。此外,中國為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也進口泰國香米等高端大米調劑品種。而中國的進口量占全球交易量的比重非常小,對全球大米市場的影響有限。他認為,由于國際市場大米的價格較低,中國可適量購進大米增加儲備,但要加強控制,避免對國內市場產生沖擊,影響中國國內的糧食生產。
參加會議的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全球米價呈下降趨勢。泰國商務部長汶頌27日在會議上呼吁,東盟需要保證東盟大米出口價格的穩定性和相對一致性。
國際谷物協會(IDC)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老撾5個東盟大米生產國年出口總量均呈增長趨勢,目前已經超過200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2/3以上。
泰國泰米出口商公會副秘書長陳鎮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糧食與石油資源情況不一樣,由于各國大米價格、質量各不相同,因此很難實現國家間“聯手”協調價格的機制。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表示,泰國希望可以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并將柬埔寨和越南拉入,保持各國價格的相對一致性,減少區域內的惡性競爭。但問題是,越南等其它東盟國家未必愿意進行“價格協調”。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