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會上再一次強調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余欣榮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既要有端穩自己飯碗的自信,也要始終樹立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緊迫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實施,糧食發展成效顯著。糧食種植面積連續8年穩定在17億畝以上,畝產由2012年的357公斤提高到2019年的381公斤,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十六連豐”,口糧自給率始終保持在100%,糧食供給能力處于歷史*好水平。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國家糧食保障能力由強轉弱的形勢曾經出現過多次,如果稍有不慎,這種風險依然存在。”余欣榮說。
??作為世界頭號人口大國,受人口增長、消費升級、資源趨緊等因素影響,立足國內實現糧食供求“緊平衡”,將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我國糧食畝均現金收益近年來呈現下降態勢,部分地區出現種糧大戶、合作社等縮減種糧規模或退出的現象;仍有一些地方政府糧食生產責任沒有壓實壓細,對糧食生產重視不夠,調結構變成了簡單地調減糧食;農業科技投入相對薄弱,糧食單產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部分農產品進口依存度高,特別是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5%左右。
??“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要以強基固本為導向,系統謀劃施策。”余欣榮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樹牢憂患意識。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日趨復雜的大背景下,需要不斷增強風險意識,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論述,落實好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
??二是加強糧食產能建設。以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億畝大豆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的高標準農田。建立農業科技投入保障長效機制,加快在生物種業、農機裝備、農業數字技術等重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順應市場需求。要把握好人民群眾健康消費的新趨勢,優化糧食品種結構,選擇一些增產潛力大、綜合效益好、市場有需求的雜糧品種,給予政策支持。持續推動馬鈴薯主糧化發展。
??四是加強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完善考核機制,優化考核指標,強化考核結果應用,提高考核的權威性。
??五是深化農業對外合作。在不斷夯實國內口糧**安全基礎的同時,加快農業對外合作步伐,構建多元穩定農產品貿易渠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