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轉基因食用油“羞羞答答”難見人
日前,濟南王女士來電反映,她家里食用的福臨門牌調和油是轉基因食品,但自己之前卻一直不知道。“前段時間一直關注齊魯晚報食用油的報道,看專家說買油時要仔細查看標簽。這一看不要緊,我發現自己一直吃的福臨門調和油竟然是轉基因原料生產的。”王女士表示,她發現福臨門標簽里用很小的字標注生產原料為轉基因。“這個標注隱藏在一堆字里,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都說轉基因不好,我以后還能吃這種油嗎!”王女士感覺心里堵得慌。
對此,記者走訪了省城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如王女士所說,在福臨門調和油和大豆油的標簽上均有“原料為轉基因大豆”的標注,但這一標注十分“害羞”的隱藏在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很不好找。而相比于轉基因的遮遮掩掩,該品牌的非轉基因玉米油和菜籽油卻把“非轉基因”字樣標注在*顯眼的位置,格外“大方”。記者隨機調查發現,很多消費者對此并不知情。“平常買油只注意到價格和品牌,沒有仔細看過配料表。”正在買油的孫大爺說。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福臨門在內的多個食用油品牌都存在此類問題。凡原料為轉基因食品的,其配料表均用不顯眼的字體標注在標簽上,而使用非轉基因食品作為原料的食用油,則都用非常顯著的字體標注出來,作為賣點。“目前一些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問,所以使用轉基因原料的企業,怕消費者擔心安全而不購買,因此不愿標注;而使用非轉基因原料的企業,則希望以明確標注來吸引消費者購買。”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而記者同時調查發現,非轉基因大豆油價格要比轉基因大豆油貴上十幾二十元。“普通大豆油使用的大多是從美國等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而非轉基因的大豆產量和出油率都較低,因此價格也比普通的大豆油高。”該人士表示。
轉基因食品長期安全性存爭議
從玉米、大豆、大米到食用油,轉基因食品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出色的抗病性能和未被證實的安全風險,引發各界廣泛爭議。
據介紹,轉基因技術指的是將一個基因片斷從一種生物體中分離出來,通過修飾后導入到另一種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達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轉基因技術打破了物種之間的界限,比如研究人員可以將魚體內的某個產生抗寒作用的基因植入番茄之內,人為地制造出新品種的耐寒番茄。
“轉基因食品的長期安全性并沒有定論。”部分專家認為,轉基因食品對健康可能產生潛在的長期影響,如導致過敏反應、具有毒性、抗生素標記基因可能使人和動物產生抗藥性等。同時,轉基因作物對環境也可能有威脅,如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或生態污染。
但也有專家認為,農業生物技術育種是新興戰略性產業,只有加快轉基因育種技術同傳統育種技術的結合,才能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部分專家指出,轉基因食品誕生十五年來,國內外數億人口食用后并未發現對身體健康產生損害,也沒有發現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因此他們認為,對于已經批準進入市場的轉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專家呼吁應尊重消費者知情權
“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爭議的情況下,商家更應當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市場銷售的轉基因食品,就應該明明白白地告訴消費者。”有關專家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根據2002年我國《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規定:轉基因食品要標注"轉基因××食品"或"以轉基因××食品為原料"。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則規定屬于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大豆、大豆油等產品,必須標注醒目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志,未標注或不按規定標注的不得進出口或銷售。
“無論是國家法律還是有關部門規定,都要求轉基因食品明確標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因此,食用油企業對此也不該遮遮掩掩,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在產品上明確標注是否為轉基因,讓老百姓自己選擇吃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食用油。”專家表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