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濟南5月12日電 山東省濟南市多個村莊的農戶把養螞蚱當成“致富經”,通過養螞蚱脫貧致富。然而,自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后,螞蚱養殖戶們陷入兩難境地,今后是否還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明確說法。如今,今年**茬螞蚱已過出棚時間,部分螞蚱甚至已經死亡,數千萬只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下”的窘境。
??記者12日在濟南市黃河鎮賈姑庵村田間看到,數十個白色薄膜溫棚整整齊齊排列在一起,溫棚旁是一片綠油油的麥田。50歲的村民陳善亮將青麥苗放進草料機處理好后,便背著一大袋子草料鉆進溫棚內,在成千上萬只撲翅飛躥的深褐色螞蚱間,投灑食料。
??陳善亮去年投資3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建了35個大棚養殖螞蚱。他告訴記者,螞蚱一年能養殖三到四茬,一茬養殖時間40天左右。他從4月扣上大棚,一直忙到國慶節以后,一個棚一茬能出400斤螞蚱,大概有10萬只。去年螞蚱批發價每斤15元,35個棚一次能賣20多萬元,一年三茬的總銷售額60多萬元。除去土地、草料、雇人和其他養殖成本后,純利潤接近30萬。
??“一萬四千多斤螞蚱已經過了出棚時間,往年批發商早就訂完了,今年幾乎沒有訂單。”陳善亮告訴記者,野生動物“禁食令”出臺后,市民都不知道螞蚱還能不能吃,很多飯店都不敢賣了,加工廠也沒復工,導致今年市場行情很不好,即使敢收購的批發商也把價格壓到每斤6、7元,連養殖成本都不夠。“螞蚱成蟲產卵后,一般四五天就會自然死亡,現在15個大棚內已經有十分之一的螞蚱死亡了。”
??濟南西部山區的數千萬只螞蚱同樣也面臨銷路難題。**茬的螞蚱賣不動,放在棚里任由其自然死亡,會影響下一茬的生長;一旦出棚又會給農作物造成隱患。從2018年開始養殖螞蚱的“90后”女孩張丹丹已經帶動濟南西部山區高路橋村不少村民致富,“現在就希望國家盡快出臺‘禁食令’的相關細則,倘若螞蚱確定列入禁食范圍的話,下一步村里也盡快組織村民轉產。”
??螞蚱又稱蝗蟲,是農作物的天敵,一直被貼上“害蟲”的標簽。但近年來,這一“害蟲”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被逐漸發掘。螞蚱究竟還能不能食用,不僅是養殖戶的一塊“心病”,也牽動了眾多食客的心。中國食用螞蚱歷史悠久,唐代就有食用蝗蟲記錄,古代蝗區人民結合治蝗將捕到的蝗蟲作為食品,經腌制、曬干或油炸后在集市上出賣,名為“蝗米”“旱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