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2年,“大頭娃娃”事件在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再現。
與“三鹿奶粉事件”不同,這不是一起奶粉質量問題,而是無良商家“掛羊頭賣狗肉”,將固體飲料冒充奶粉銷售給消費者。
無論是虛假宣傳還是食品安全事故,如何保證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已經成為一項需要更多科技參與解決的課題。
近日,英國巴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區塊鏈將成為消費者的朋友,保護他們免受食品污染、欺詐、非法來源的損害。“區塊鏈技術很可能像現在的條形碼和二維碼一樣,為產品的可見性和可追溯性提供更多的功能,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的購買選擇。”該研究負責人、巴斯大學管理學院研究員邁克爾·羅杰森表示。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在食品安全領域,區塊鏈技術憑借其獨特優勢,將進一步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一覽產品的“前世今生”。
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告訴《中國科學報》:“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難篡改、可追溯的技術特性,應用在保障食品安全領域,可以發揮安全、透明、高效的優勢。”
與傳統記賬不同,區塊鏈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
“借助區塊鏈天然的塊鏈式結構,可以實現從原料、加工、包裝、運輸到零售的食品供應鏈完整流程信息的可追溯;同時,參與者可以交叉審核數據的真實性,任何一方均無法單獨篡改數據,信息更為可信和安全,這還有助于食品生產企業與消費者建立信任。”蔡亮說。
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張樂君還指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保障食品安全領域,還可以提升食品供應鏈管理效率,改善供應鏈中生產、加工、運輸、配送、庫存和銷售等流程管理,尤其可以為零售商提供更好的產品保質期管理,進而減少食品過期浪費而造成的損失。此外,區塊鏈技術還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遵循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更好地實現產品價值。
然而,區塊鏈技術并非**,還具有一定局限性。邁克爾·羅杰森在研究中指出:“區塊鏈技術具有局限性,這種對產品的可見性仍然依賴于人類輸入正確的信息,因此,供應鏈需要自始至終使用數字化處理。”
對此,蔡亮解釋道,區塊鏈技術要從兩方面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一方面是保證區塊鏈賬本中數據的真實性,這由算法和程序來保證。參與者可以交叉審核數據的真實性,任何一方均無法單獨篡改數據,進而避免單方面數據作假,保障數據真實性。
另一方面是保證鏈上信息的真實性,但是上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人為因素。因此,要積*推動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融合應用,進而實現真實信息的獲取。
此外,“隱私”保護也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所面對的重要問題。“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進而在保護數據隱私的情況下實現數據的可信共享,保障信息安全。”蔡亮說。
張樂君補充道,在實現整個供應鏈透明度的同時,還需要明確哪些數據可以通過區塊鏈對外發布,對于隱私部分數據,可以結合密碼學的技術加密后上鏈,例如基于屬性加密技術、橢圓曲線算法等等。另外,聯盟區塊鏈和私有區塊鏈都可以對用戶進行訪問控制,以此來保證數據隱私。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的延伸,各國加快了區塊鏈在食品安全領域應用的步伐。不久前,英國食品標準局(FSA)已成功完成區塊鏈試點,追蹤牛屠宰場的肉類;法國總統呼吁農場主運用區塊鏈進行供應鏈食品追蹤,保障從原材料生產到包裝和加工的每一件產品的品質安全。我國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
然而,邁克爾·羅杰森在研究中發現,雖然一些大公司已經意識到區塊鏈技術的潛力,但卻不愿意與區塊鏈分享其試驗結果,這意味著行業共享放緩,同時也剝奪了消費者的潛在利益。有趣的是,他發現較小的組織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研究經驗。
“我國食品生產者經營規模小、分散、組織化程度低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推廣應用,需要創新相關制度或組織加以協調。”張樂君說,“此外,部分企業不愿支付成本搭建區塊鏈網絡、不愿將內部數據共享,調動供應鏈企業上鏈積*性存在一定困難。”
張樂君認為,政府應該呼吁零售巨頭使用區塊鏈底層技術,為食品領域在生產、流通、消費、檢測、追溯等食品供應提供解決方案,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自身的食品安全溯源上,構建一個開源、開放的食品及相關領域的區塊鏈生態平臺。
區塊鏈技術的相關標準制定也至關重要。邁克爾·羅杰森在研究中指出,由于沒有特定的標準,當供應鏈使用各種各樣的區塊鏈系統時,由此產生的成本可能會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限制在高價值商品中。
對此,蔡亮指出,**要充分發揮政府機構的號召力與推動作用,通過監管牽頭、完善標準和法律法規,構建良好的區塊鏈生態體系,為食品供應鏈的參與方提供制度保障和實踐指導;其次要進一步開展區塊鏈核心技術研究,探索出更為高效、安全和可信的系統架構來支撐食品安全的具體業務場景,產生切實的業務收益,助力行業推廣。
實際上,除了先進技術的應用,消費者自身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主體。“近年來,我國政府部門加大了食品安全信息的公開,公開了
律法規標準、食品安全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食品安全日常檢查和專項整治信息、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懲處信息等。但是公眾對這些官方信息卻很少關注。”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教授崔桂友告訴《中國科學報》。
崔桂友介紹,2019年對江蘇省13個設區市的近萬名消費者進行了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很多消費者對抽檢結果信息不清楚或完全不知道,對政府的監管工作成效了解甚少。
此外,區塊鏈企業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家也表示,目前區塊鏈技術服務主要面向企業與消費者兩端,企業端需要實現食品安全信息數據的錄入,消費者端需要食品安全信息數據的公示與查詢。然而消費者端對溯源的認可度較低,部分消費者認為溯源只是企業營銷的手段。轉變消費者觀念,深化消費者對區塊鏈應用價值的認知,廓清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安全場景應用的錯誤認識,這往往需要較長周期。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食品溯源領域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日益成熟,基于區塊鏈的食品溯源平臺搭建主體明確,區塊鏈技術性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溯源平臺中的信息可信度不高、信息處理性能等問題將得以解決,食品溯源將邁向新的階段。”張樂君說。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8/SCM-08-2019-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