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近兩年來,中國
尤其是將被記入史冊的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發的重壓之下,行業上下游的企業和機構充分展示了擔當和責任,也給疫情相關物資產業鏈上的企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在紡織行業中占比從2010年的20%增長到了2019年的30%左右,位居紡織行業三大終端應用(服裝、產業用、家用)的第二位。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已成為我國工業體系中*具活力的領域之一,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預計將達到2.53億噸,其中,產業用紡織品加工量將達到1.7億噸,占比達到67.4%,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作為
因此,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提出“加大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引導與支持的建議”:
01
調整產業用紡織品在國民經濟統計分類體系中的級別,提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戰略地位
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我國
為適應產業用紡織品在全球范圍內高速增長的趨勢,助力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以及下游諸多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完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應急動員體系,建議相關部門適時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將產業用紡織制成品制造進行升級,設立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業四個平行大類。
02
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全面統籌管理
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在歷次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治理和預防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為企業生產和應用部門采購提供了重要依據。
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產業用分技術委員會,不僅承擔著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國內和國際標準化工作,同時還承擔了紡織行業的國家軍用標準管理工作,其組織形式與行業在國家公共安全、應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符,不利于專業化、系統化的運行和管理,不利于產業鏈上下游、行業間的協調和交流,制約了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技術水平提升。
建議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強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標準化管理職能,通過標準歸口形成跨部門的協同機制,調動更多的資源服務于環境保護、應急突發事件、安全防護、醫療健康等領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標準的無縫對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全面統籌管理和
03
完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防護服現有應急儲備模式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補缺體系中不健全部分,對有效、快速應對疫情突發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意義重大。
建議政府部門完善儲備品種、規模、時效等標準,形成中央、地方和重點企業分級儲備體系;建立健全口罩、醫用防護服定點生產制度,引導社會資源投向物資儲備和生產;
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儲備應急物資,并在疫情過后給予部分閑置產能(設備)一定的財政補貼等,以提高應急狀態下口罩、醫用防護服的供應保障能力。
那么,2019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情況怎么樣?
近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報告》(作者:季建兵,白曉),對包括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2018年相比放緩了1.7個百分點。
纖維加工總量達到152 0173 3840.31萬噸,同比增長3.1%;作為產業用紡織品的主要原材料,我國非織造布的產量為621.3萬噸,同比增長4.73%。
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非織造布企業的營業收入為1104.04億元,同比增長2.94%,利潤總額56.93億元,同比下降3.76%,毛利潤率為14.77%,同比提高0.25個百分點,利潤率為6.05%,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投資方面
在投資方面,多數企業對行業的發展繼續保持樂觀態度,針對重點領域的投資熱度不減,投資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先進產能項目建設、引進先進裝備擴產以及對既有設備進行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新增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90條、水刺生產線63條、針刺生產線175條。投資的增長反映出企業對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特別是醫療衛生、擦拭、土工建筑、環境保護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出口方面
在出口方面,2019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主要產品的出口在需求的支撐下穩步增長。其中非織造布及相關制品的出口額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非織造布卷材出口31.1億美元,同比增長5.36%;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20.86億美元,同比增長16%。
亞洲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大的出口地區,占全年出口額的47.31%,其次是
2019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對“
美國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大的出口國,2019年對美國出口37.01億美元,受貿易摩擦影響,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下降9.1%。其中對美國出口*多的商品是篷帆類紡織品,占對美出口總額的23%,其余依次為非織造布制防護服、一次性衛生用品、擦拭布、線繩(纜)帶紡織品等產品,這5類產品在對美出口總量中的占比接近60%。
日本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重要的出口市場,2019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對日本市場的出口額為16.5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出口額占總量的6.07%。包裝用紡織品、非織造布、安全氣囊以及氈布/帳篷是我國對日出口的主要商品,占對日出口總額的64.68%。
歐盟也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一個重要出口市場,占我國出口總量的15.25%。2019年我國對歐盟出口額41.69億美元,同比微增0.27%。篷帆類紡織品是對歐盟市場出口額*大的產品,出口額增長2.6%,產業用涂層織物和非織造防護服的出口額分別增長6.77%和1.6%,而非織造布和線繩(纜)帶紡織品的出口額分別稍降0.65%和2.69%。
2019年越南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二大出口國,出口額達到17.38億美元,同比增長10.06%。我國對越南出口的主要產品包括產業用涂層織物、合成革及基布、非織造布和線繩(纜)帶紡織品,占全部出口額的73.81%。
其他主要出口市場中,對韓國市場出口的產業用紡織品價值10.65億美元,同比小幅上漲1.07%,對印度市場的出口額為10.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微降1.39%。
在進口方面,由于我國近年來的技術創新實現了較大突破,產品高端化趨勢越發明顯,重點企業的產品在質量上已經接近國外先進水平,企業用戶和普通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接受程度越發提高,因此產業用紡織品的進口金額在逐步降低。
2019年,我國進口產業用紡織品價值67.28億美元,同比下降5.72%。在主要進口產品中,一次性衛生用品的進口需求依然*大,進口額達到10.63億美元,但降幅也達到了14.63%,非織造布、產業用涂層織物、產業用玻纖制品和結構增強用紡織品的進口額也分別達到8.18億美元、6.88億美元、6.8億美元和6.13億美元,其中結構增強用紡織品的進口額增長11.53%。
分地區看,日本、中國臺灣、韓國、美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是我國進口產業用紡織品的主要來源地,進口額占總量的64.4%。
醫療衛生領域
該報告也對幾個重點領域進行了總結,其中在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我國作為
醫用紡織品在原料端的集中度比較高,而在制品端則非常分散,中小企業居多,行業內的骨干企業主要聚焦中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
由于醫療產品的標準和監管非常嚴格,我國企業主要采用OEM、ODM的形式出口醫用紡織品。2019年我國出口藥棉、紗布、繃帶等產品8.4億美元,同比增長5.03%,出口防護服9.23億美元,出口額與去年基本持平。
隨著國內醫用耗材采購體制的改革和醫療器械監管體系的完善,我國醫用紡織品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逐步提高,國內市場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增長動力,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鞏固我國產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衛生用紡織品主要包含婦女衛生用品、嬰兒尿褲、成人失禁用品等吸收性產品和各種濕巾、干巾。
我國的婦女衛生用品和嬰兒尿褲的市場滲透率已經處于比較高的水平,二胎政策后人口出生率沒有明顯增加,而成人失禁用品雖然保持高速增長但產品依然處于導入期,市場總量還比較小。整體看,吸收性衛生材料的國內市場增速在進一步放緩,但海外市場的需求增長較快。
2019年我國出口尿褲、衛生巾20.86億美元,同比增長16%,美國、東南亞、俄羅斯及非洲都是我國產品的重要市場。
非織造布制濕巾、干巾等擦拭產品的發展比較快,使用人群和應用場景不斷細分,產品精品化、高端化、功能化、
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領域
在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領域,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民
工業除塵主要面向鋼鐵、水泥、火力發電、垃圾焚燒等領域提供高性能的袋式除塵產品,2019年受宏觀環境的影響,這些領域的環保設施技改項目放緩,部分濾料企業出現訂單不飽滿的情況,產品單價略有下降,因此濾料產量同比增加較多,但銷售額與利潤增長較少。
由于產品利潤率降低,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工業除塵是一個技術含量高、創新活躍的產業,企業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提升裝備水平,圍繞超凈排放進行高品質濾料的開發。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廣工業煙塵5mg/m3以下的排放濃度要求,并會逐步成為常態,這將有助于推動基于超低排放設計的超細纖維、高密面層濾料工藝技術不斷進步,產品不斷獲得新應用。
空氣凈化產品主要面向室內空氣過濾、樓宇空氣過濾以及潔凈車間的空氣過濾。納米纖維材料的研發和應用仍是行業的熱點。
熔噴濾料生產工藝技術取得進步,達到納米級別的熔噴纖維過濾材料已經具備產業化的能力,熔噴濾材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將熔噴、針刺等工藝復合形成的濾料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液體過濾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泛的領域,在
2020年**季度情況報告
今年一季度,醫療衛生用紡織品企業生產抗擊疫情的相關物資,疫情以來基本滿負荷生產;土工與建筑、過濾與分離、安全防護、結構增強等領域主要面向機構市場,其需求具有一定的剛性,疫情結束后這些領域的投資將會恢復甚至加大;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主要依靠龐大的內需市場,出口比重不高,疫情帶來的國外需求下降對行業的影響有限。但是疫情的爆發,對本已面臨較大困難的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合成革基布、篷帆用紡織品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整體來看,企業對克服疫情影響,完成全年經營目標還抱有比較樂觀的態度。疫情所帶來的國內口罩、醫用防護服和消毒濕巾等產品的生產、投資高速增長,國際上對于抗疫物資需求的持續放大,國家針對疫情出臺的一系列幫助企業紓困的扶持政策,這些積*因素都有益于緩解行業的下行壓力。
預計2020年上半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生產和銷售將會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下半年隨著疫情影響消退、各項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落地,行業的需求、生產和銷售將有所好轉。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擴充產能的投資將趨于謹慎,但在智能化改造、綠色生產方面的投資將會繼續保持一定增長。全年行業的生產、銷售和出口將小幅增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