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我們服裝廠里已經停了,先放假3個月,每天補助30元……”
“我們廠里是做箱包的,現在每天早九晚五、周末雙休,雖然還沒傳出停產放假的消息。但是廠里所有的福利都取消了,管理人員工資全部減半?!?/p>
復工之初,絕大部分紡織企業都在為工人返工費盡心思,可就在工人即將全部到位的時候,卻發現原本怎么都做不完的訂單,似乎突然之間被清零了。
國內的疫情是控制住了,但是海外的疫情卻失控了。因此海外消費市場隨之萎縮,貿易商看淡市場,及時止損取消訂單。這對于他們是理性選擇,但是對于上游的所有紡織工廠、貿易商而言卻是滅頂之災。剛剛熬過國內疫情的紡織外貿,卻又要面對海外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疫情,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紡織品外貿
工人收入大降
或引發離職潮
減產、停產已經在不少紡織與服裝相關工廠展開,這必然也會影響到其中工人的收入待遇。
據一位染廠定型機擋車工介紹,他們廠里*近因為訂單量大幅減少,定型機停了幾臺,所有定型機員工工作時間由原來的“兩班制”變成現在的“三班制”。當然工作時間減少了,收入也必然有所下跌。以前上“兩班制”時,每個月扣除社保還有6000多元,但是現在只有4000多元了,收入減少了三分之一。
相比于還能維持生產或者休假了還有部分補貼的員工,市場上不少工廠都是無薪休假,甚至有部分工廠已經解散,員工自謀出路。雖然我們部分紡織行業目前的狀態并不好,但這卻不能以偏概全,
轉產防疫用品
困難依舊重重
全球疫情盛行的背景下,防疫用品就是當下的風口。并且口罩、防護服等產品與紡織行業關系密切。因此有部分紡織企業為了維持生產、穩定工人,有向這方面轉產的想法。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轉產過程中存在著重重阻礙。
**就是國內產能已經基本飽和,疫情之初全國口罩日產量只有千萬左右,但現在日產能早已過億只。國內市場上口罩已經不在緊缺,藥店里也可以購買。另外海外雖然對防疫用品需求較高,但是各類認證困難,近期已經出現多個國家不認可我國標準,質疑我國出口口罩
還有就是大多數轉產企業雖然也是紡織企業,但之前往往從未接觸過口罩等防疫用品。“隔行如隔山”一般企業入行十分困難,機器設備、人員培訓、各種認證都十分復雜。前期投入往往巨大,并且一般都不熟悉原材料采購渠道,采購途徑有限、成本較高。等各項準備工作完成,生產初期成本也遠高同行。在全世界產能激增的背景下,很多企業開始正常生產可能就要面對各種低價競爭,而成本過高會讓這些轉產企業“騎虎難下”。
因此部分企業寧愿停產放假、工人流失,也不源輕易轉產,就是擔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工人離職、轉行
不利于生產恢復
雖然目前海外疫情仍然在肆虐,但是疫情終將會結束。市場對服裝、面料的需求也會重新回來,甚至是爆發。
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之初,
但是目前的紡織工廠與工人的狀態,恐難以應對市場恢復之時的訂單。隨著人口老年化加劇,“招工難”問題一直困擾著紡織工業。尤其是今年,因為停產、減產導致的員工收入降低,必然引起他們轉戰他地或者換行,招工難問題將更加凸顯。
另外各類工廠動輒兩三個月的停產、減產,也會某種程度上加速部分機器設備的老化、損壞。而且復工之初工廠缺乏資金,往往不會在機器設備投入過大。整個工廠的產能以及生產狀態,都十分不利于承接大量爆發的訂單。
國外疫情樂觀估計都要持續到六七月份,一旦繼續失控那么結束時間就無法預估。紡織工業停產減產目前也是迫不得已,但依然要警惕這一過程所造成的工人流失以及復工之初的招工問題。若是條件允許,企業盡量給予休假中的員工一定生活補貼,保持工廠一定產能,穩住員工,待到市場復蘇就可以搶占先機,收獲訂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