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資料圖:蜀繡精品《韓熙載夜宴圖》
10月2日是印尼“巴迪克日”。巴迪克指以蠟染工藝染成的花布和用這種布做成的服飾,它是印尼的“國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9年10月2日將印尼蠟染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蜀繡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當跨越萬里之遙的兩種“非遺”相遇在一起時,會產生什么靈感?
2日,線上舉行的“印尼巴迪克和中國蜀繡文化傳承國際研討會”上,中印尼兩國152 0173 3840余位大學生及文化愛好者感受了這種靈感。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文化處參贊周斌說,巴迪克圖案和色彩表現了印尼人民的生活情趣與哲學精神,而蜀繡被稱為“東方明珠”,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巴迪克與中國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巴迪克設計中融入了中國元素。他希望研討會能讓更多人了解中印尼文明的歷史淵源,為促進兩國相互了解和尊重提供機會。
中國西華大學校長劉樹根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巴迪克每一幅圖案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與中國蜀繡兩種文化遺產的交流將相互賦予內涵和活力。
印尼三一一大學副校長尤努斯(Yunus)說,巴迪克每一幅圖案都是印尼歷史的傳承,很多具有中國風格的圖案記錄了印尼與中國文化交流的過程;而蜀繡也展示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趣味。正是在兩國文化的交融中,美好的文明成果才能被創作出來。
活躍于巴迪克研究領域20余年的設計師阿芬蒂介紹了巴迪克染印工藝及其歷史演變。她特別介紹了在巴迪克布料中,有一類以紅色為主色,以獅子、龍、烏龜等動物或中式紋樣為主要圖案的設計風格,就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蜀繡產業商會會長尹文慧講解了蜀繡歷史、技藝與作品。她特別展示了表達獨特東方美學*具代表性的蜀繡作品《芙蓉錦鯉》《文君—熊貓》等。
參加活動的中印尼大學生們說,研討會的舉辦為兩國青年學生和藝術家的交流提供了平臺,也為兩國文化遺產長遠發展注入了活力。
該研討會由印尼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和中國四川成都蜀繡文化產業園、西華大學共同舉辦。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陸雨表示,正是由于文化的溝通交流,才締造出了更多充滿靈感的作品,讓兩國傳統非遺藝術發揚光大。
此前,該孔子學院還舉辦了兩國青年大學生“中國與巴迪克的邂逅”和“我眼中的中國風尚”設計比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