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能力均發生重要變化。美國作為目前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多的國家,經濟下滑和消費萎縮程度更加嚴重。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下降32.9%,創152 0173 3840年有記錄以來*大降幅;其中,占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劇降34.6%,是有該項數據紀錄以來的*差表現。美國服裝服飾零售也遭遇重創,4月更是創下同比下降86.5%的歷史*大降幅,多家知名服裝零售品牌如Brooks Brothers、Ann Taylor、LOFT、J. Crew等紛紛申請破產保護,上千家服裝店鋪被關閉。
根據美國商務部*新數據,如圖1所示,2020年6月,美國服裝服飾零售額同比下降23.2%,是零售額降幅*大的品類。5月服裝庫存銷售比高達6.2,遠高于2.5左右的正常水平。而從圖1可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服裝零售表現出了相對較好的穩定性,零售水平在各品類中位居前列,零售萎縮較為嚴重的是家具、電器、汽車及汽油等品類,這也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以前美國消費品零售長期的結構性規律。那么,同樣是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收入下降、消費能力受損,為何2020年疫情之下看似生活必需品的服裝零售下降如此嚴重?
圖1:國際金融危機與新冠疫情期間美國主要品類商品零售增速對比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
通常情況下,消費品根據其需求彈性不同,對于收入或價格變動表現出不同的消費量變化。比如,家具、電器、汽車等屬于需求彈性相對較高的耐用消費品,當個人收入減少時,更新耐用消費品的支出計劃更容易被推遲。而服裝消費中除了少量奢侈品,主體是滿足日常需求的非耐用必須品,需求彈性相對較低。從美國近20年的零售數據來看,食品、服裝等非耐用品消費零售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在經濟低迷、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通常呈現零售下降緩慢、降幅較小的特點,耐用消費品零售則下降更為顯著;反之在收入加快增長時,耐用消費品需求增長速度也提升更快。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打破了這一經濟規律,服裝成為了下降*為劇烈的消費品,主要原因是疫情引起了消費場景的重大改變,從而造成了消費結構的變化。為防止疫情蔓延,各國普遍采取了居家隔離、減少外出、禁止成規模聚集等措施。在經濟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的國家和地區,服裝服飾早已超出了蔽體保暖的基本功能,更多具備了生活品質提升、社會禮儀承載、個性風格表達等功能。疫情以來,居家辦公、就學等防疫措施使得社會活動幾近完全中斷,辦公室、校園、會議、社團、宴會、朋友聚會等社交場景著裝需求必然大幅度減少。相關信息顯示,美國近80%居民選擇居家辦公,消費場景的變化造成服裝服飾消費需求顯著下滑。當消費場景更多集中在居家生活中時,消費焦點會更多的轉移到與居家生活相關的領域,比如疫情以來,美國居民在建筑裝修、運動休閑等方面的支出明顯增加(見圖1)。由于美國家庭中大多擁有露臺和庭院,DIY房屋粉刷及花園修繕,購買割草機等園藝裝備,添置蹦床秋千等家庭健身器材以及戶外桌椅、燒烤器材等庭院娛樂設施,成為居家防疫期間重要的消費增長點。
圖2:2007~2020年美國居民收入增速、失業率與部分商品零售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美國人口普查局,美國勞工部
由此可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失業率攀升、個人收入下滑以及零售商業停擺等多重因素造成了消費端需求萎縮,而疫情防控措施帶來的生活方式和消費場景改變則是引起服裝服飾消費大幅減少的重要原因,這是疫情持續期間美國乃至很多消費市場都無法避免的消費結構特征。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雖然美國金融體系遭受重創,也出現了經濟斷崖式下滑、失業率攀升等情形,但由于社會生活沒有中斷,消費場景沒有顯著改變,因而居民消費結構沒有發生改變。
近期,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開始逐步重啟經濟,但由于全球疫情仍未見頂,保持社交距離成為常態化的防疫措施,這表明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交活動基本恢復正常之前,服裝服飾消費將持續處于疲弱態勢。據麥肯錫4月針對美國消費者的一項調查,67%的受訪人士預計其在服裝上的消費會比以往要少;德勤在6月初進行的一項年度返校調查顯示,返校季大學生將減少17%的服裝消費。
與防疫相關的纖維制品成為紡織產業鏈上*重要的消費亮點,1~6月美國從全球
疫情仍在持續,生活方式何時能夠恢復至疫情之前尚不可知。根據災害經濟學害利互變原理,更好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生活方式和場景改變,開發更多滿足健康防護需求、滿足居家生活場景需求的纖維產品,也許可以給處于至暗時刻的時尚產業帶來新的曙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