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小小的蠶繭經過水解、中和、過濾、濃縮、干燥等生產工藝,變身富含氨基酸的水溶性蛋白——柞蠶絲素肽,可廣泛應用在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在大連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和支持下,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大連生物技術研究所制定了柞蠶絲素肽生產技術規范大連市地方標準并頒布實施。
該標準規范了現有的柞蠶絲素肽生產技術要求,有利于我市特色柞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柞蠶絲深加工利用的產業鏈延伸,為化妝品、精細化工及生物材料等行業提供了原料保障,同時可促進蠶民增收、企業增效,帶動更多農民脫貧致富。
近日,記者跟隨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來到位于大連高新區的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大連生物技術研究所,實地探訪一枚枚小蠶繭如何“幻化成肽”。
人體“第二肌膚”亟待開發增值
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大連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都興范介紹,柞蠶是在野外自然狀態下生長的大型覓食類昆蟲,遼寧省每年柞蠶繭產量在5萬噸左右,占全國的70%。莊河作為遼寧省的主要產區,年產量近萬噸。柞蠶絲由絲素和絲膠兩部分組成,95%左右為蛋白質,含有的18種氨基酸和人體氨基酸非常相近,與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相容性及親和性,素有人體“第二肌膚”的美譽。
據介紹,柞蠶繭除少數用來繅絲織綢外,大部分被割繭取蛹食用,使蠶絲變為短纖維,多作為絹紡材料,被加工成蠶絲被等,其有效成分和價值沒有得到真正開發利用。柞蠶絲素肽就是柞蠶絲素蛋白水解后制備的活性多肽,具有抑菌、抗紫外線、營養保濕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可應用于功能食品、化妝品和生物
大連出臺地方標準“抽絲剝繭”有了技術規范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大連生物技術研究所建有遼寧省柞蠶資源深加工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配備有先進的柞蠶資源深加工利用中試實驗室,從2011年開始就在實驗室內開展了柞蠶絲高值化利用研究,從事柞蠶絲素肽制備工藝及功效性應用研究。多年來已申報了柞蠶絲素肽制備方法的國家發明專利,研制多項相關產品。
2020年6月,研究所接到《柞蠶絲素肽生產技術規范》編制任務后,隨即成立了標準編寫小組。小組成員總結多年試驗、工廠化技術經驗,對柞蠶絲素肽的生產技術要求中包括的加工企業的基本要求、原料要求、生產工序、
小組成員、研究所副研究員米銳按照生產標準現場演示了柞蠶絲素肽生產工藝流程。**將柞蠶繭用特殊刀具割開,把可食用的柞蠶蛹釋放出來。隨后將柞蠶絲中的絲膠進行水解,使絲膠在水中彭潤、溶脹后脫去,再經過多次漂洗去除雜質,通過技術手段中和、過濾、濃縮,就得到柞蠶絲素肽水溶液,通過噴霧干燥方式將柞蠶絲素肽水溶液制成粉末狀產品。她告訴記者,生產前,要對柞蠶繭殼的重金屬含量等指標進行檢驗,把好原材料關,生產過程中還要對產品進行多次檢驗。
深加工后身價大漲柞蠶絲綜合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柞蠶絲素肽因具有抑菌保濕、延緩皮膚衰老、提高免疫力、解酒保肝、止癢、耐酸堿和高溫等作用,可制作成面膜、護膚品、手工皂、人造皮膚、蠶絲骨釘、手術縫線等。加工后的柞蠶絲素肽每公斤售價約為600元,比制成短纖維的價值提高了5至8倍。
“柞蠶絲素肽生產規范標準的制定、實施,在柞蠶領域開創先河,填補了大連的空白。”都興范介紹,此前因為沒有相應的柞蠶絲素肽生產技術規范,柞蠶絲素肽工廠化生產狀況比較混亂,企業在生產上無據可考,嚴重影響了柞蠶絲素肽的應用及產業發展。而標準中的檢驗法成果處于國內外**水平,進一步規范生產企業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