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依托綠水青山,發展柞蠶產業,近年來,東遼縣通過發展柞蠶養殖,走出了一條生態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也讓柞蠶品牌成為東遼縣的新名片。
為了踐行生態發展的理念,東遼縣依托涵養林建設發展柞樹種植,現有宜蠶柞林面積152 0173 3840公頃,其中柞蠶場面積為4800公頃,可放養柞蠶1360把。
“我們今年準備放1000畝地的柞蠶,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前兩年我們在林下種植了西瓜和中藥材,還養了鵝,通過鵝來除草,它們的糞便又能為柞樹提供天然的肥料,這些林下作物產生的效益可以用在聘用人工和成本投入上,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柞蠶生態園經理史坤告訴記者。
如今,東遼縣已有著完備的蠶業技術管理體系鏈,縣蠶業工作站負責管理全縣蠶業上的各項行政業務工作,同時承擔著柞蠶放養新技術推廣和柞蠶場的建設、保護、管理、更新等工作。7家蠶種場,負責全縣和對外地的標準蠶種生產繁育供應工作。銷售方面,有吉林省瑞福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收購蠶繭加工柞蠶類系列產品。有東遼縣柞蠶協會協調產前、產中、產后的蠶需物質及蠶產品供給和各種蠶業信息交流工作。有5家蠶業合作社在鄉鎮級養蠶點協作交流互助規范生產。有100多戶經濟人隊伍參與蠶產品銷售。東遼縣現已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供、加、銷的產業化鏈條模式,建設成鏈條完整、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科學高效、有區域特點的縣域特色支柱產業體系。
東遼縣園藝特產局局長周祥軍介紹說:“全縣從事柞蠶產業的人員有5000多人。技術和管理力量較強,其中有中、**職稱的人員21名,多年來一直受到國家蠶桑體系管理平臺的支持和指導,并和省蠶業科學研究院、沈陽農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根據鄉村振興的需要,品種創新、技術創新、設備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蠶場經營創新的模式已形成觀念,柞蠶業已經成為東遼縣農村經濟產業化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據了解,東遼縣每年蠶業生產的產值大約為1.2億多元。加上蠶民在蠶場內采摘榛子、蘑菇、培植中草藥材、采集山野菜、用倒茬的枝材做食用菌栽培料等項收入相加,其產值可超過2億元。其中以安恕鎮、泉太鎮為柞蠶種繭繁育區,蠶種遠銷遼寧、黑海龍、內蒙等蠶區。
2019年東遼縣的柞蠶產業被省政府確定為柞蠶特優區,東遼縣也創建了“東遼柞蠶”的知名品牌。在未來發展中,東遼縣將圍繞柞蠶特色優勢產業進行全產業鏈謀劃,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