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中國
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紡機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時間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全力以赴保障抗疫物資和裝備應急供應,在全面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宣傳行業抗疫先進事跡、表彰先進,此次會議,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10家企事業單位進行了表彰。
會議為新一批紡機行業產品研發中心頒牌,北京經緯紡機新技術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通過評定成為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產品研發中心。
發展方向:
補齊短板全面提升
高勇詳細分析了疫情對行業企業的影響以及雙循環戰略帶來的變化。今年以來,紡織行業發展跌宕起伏。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行業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沖擊。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為此,黨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勇分析認為,在雙循環戰略下,紡織行業“十四五”規劃需要調整和修改。要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未來紡織行業需要加強薄弱環節。他認為,在科技領域,紡織行業存在著三大短板:**,高新技術纖維生產工藝和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十四五”期間,紡機企業應與化纖企業及相關原料企業共同攻關。第二,高端和特種用途紡織品生產的關鍵工藝和裝備需要繼續攻關。第三,紡織裝備中的關鍵零部件很多還需要
王樹田認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所有人都帶來巨大沖擊,預計對未來經濟生活將帶來深遠影響。目前,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向好,但面臨更為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在新形勢下,紡機企業發展思路等要及時調整。
面對不確定因素增多的環境,“十四五”期間,紡機企業應如何進行定位?王樹田認為,**要進行客觀分析,在看清和承認差距的同時,仍然充滿信心。其次,堅持技術創新,以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產品提升,更多融入新科技新技術。再次,戰略上重新設定,不再著重規模擴張,重點做精做強,把產品做得更好。
運行態勢:
壓力較大積*調整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產生重大影響,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一度受到重大沖擊,一季度紡機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降。二季度以來,在國家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部署下,我國經濟發展逐步復蘇,紡機行業生產經營秩序逐步恢復正常,行業經濟運行指標降幅較一季度大幅收窄,出口同比微降。但疫情影響依然存在,行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較大壓力。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劉松分析了紡機行業經濟運行情況。2020年1~6月,636家規模以上紡機企業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21.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7.02%,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6.23個百分點,行業營業收入降幅收窄。資產總額為1022.5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82%。二季度營業收入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9.88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為21.1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4.86%,降幅較今年一季度收窄42.48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6.59%,比去年同期降低0.38個百分點,行業盈利仍然面臨較大壓力。虧損企業虧損額為4.3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2.16%;虧損面為33.19%,比去年同期擴大14.21個百分點。
據海關統計,2020年1~6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累計總額為32.8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76%。其中:紡織機械進口13.9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43%;出口18.8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03%,基本持平。
中國紡機協會2020年對108家重點紡機企業進行了2020年上半年經營情況調查。從匯總結果來看,上半年67%的企業營業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紡機產品價格總體穩中有降,企業庫存有所增加。50%的企業認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國內外市場不足、銷售渠道受阻以及原有訂單的取消。對2020年三季度紡機行業的形勢,49.53%的受調查企業認為不容樂觀。
展望行業形勢,劉松認為,下半年紡機行業經濟運行壓力依然較大。國際經濟貿易形勢愈發嚴峻復雜,全球經濟遭遇供需雙側沖擊,短期已滑入衰退軌道;各國應對疫情力度參差不齊,全球經濟面臨*大不確定性。我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逐步承壓回升,生產秩序逐步改善,但企業投資和發展信心尚顯不足,市場需求尚未全面恢復。疫情也促使企業更加重視本地/區域供應鏈的重要性,這可能將會改變目前全球紡織供應鏈的格局。紡機國內外市場的調整仍在持續加快,市場的調整給紡機企業的經營帶來持續的沖擊,新一輪的行業
科技發展:
瞄準智能邁向高端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總工程師李毅著重介紹了2019年紡機科技發展情況。2019年,紡機行業積*開展技術創新與結構調整,促進企業提升
2019年,國產紡織機械產品獲得“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9項,并有5家企業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22項新產品、新技術通過中國紡機協會組織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紡織機械重點企業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52 0173 3840項,實用新型專利740項,外觀設計51項。
2019年,化纖裝備企業在設備集成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節能降耗等方面進一步深入研究,工程化技術更加成熟,化纖長絲制造智能物流全流程成套技術及裝備、集約式長絲卷繞成套裝置、千噸級
非織造機械行業在相關科技攻關及產業化項目中繼續取得進展,開發上貼近市場需求,注重創新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注重
紡紗機械方面,備受業界關注的
無梭織機高速、節能、智能化,產品適應性進一步提高,不斷拓展產業用織物范圍;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從整經、漿紗、織造的整個過程,自動裝筒、自動上落軸均已開始進入實施或者實驗中;各種織造電子控制平臺對設備進行遠程監控和服務,為實現連續化生產打下基礎。
針織機械與跨界技術的合作凸顯成效,互聯網應用技術在針織機械領域使用已日益成熟,《針織機械聯網通信規范》標準草案為針織行業提供了配套的聯網控制系統及生產管理MES系統,形成了標準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對針織行業傳統的管理理念、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帶來革命性影響。
協會建設:
因勢利導做好服務
會上,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代表秘書處對2019年及2020年協會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紡機協會在抗疫工作上,發揮行業特長,積*助力抗疫阻擊戰;開展行業調研,密切跟蹤復工復產;收集抗疫信息,傳播行業正能量。
此外,圍繞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主題,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在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引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編制紡機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性意見,推進
會議還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和理事調整及增補進行了選舉和表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