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十年精銳,十年精彩。在歲末年初之際,中國
在這份年度榜樣榜單中,有務實創新的科技先鋒張國良,有敢為人先的時尚榜樣卜曉強,有帶領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在他們的**下,中國紡織業正在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年度榜樣
科技驅動榜樣
連云港鷹游紡機集團、中復神鷹
頒獎詞: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張國良苦修內功十四載,從無到有攻關碳纖維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他帶領企業實現T10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技術突破、布局西寧打造世界**碳纖維生產基地,以民營企業家的一腔“家國熱血”,拼殺出一條突破國際壟斷的
“可能你們沒有我這樣的科學頭腦,但我在攻關過程中這種執著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都是你們親眼看到的吧。你們要像我這樣在車間里不分白天黑夜連續呆三個月,還有什么技術難題是解決不了的?”這是連云港鷹游紡機集團、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國良在給公司高管開會時所說的一些科技攻關體會。他也正是這樣從一個連碳纖維分子式也不會寫的“門外漢”,成長為碳纖維領域專家;他帶領技術團隊建成了國內*大的萬噸級碳纖維生產企業,一舉打破發達國家的壟斷和封鎖,扭轉了我國碳纖維完全依賴
產業報國進軍碳纖維
與其說張國良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不如說他是一個追夢的人,而這個夢就是產業報國、為國爭光。
碳纖維進入張國良的視野是在2005年3月,當時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張國良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會議期間,他從幾位材料專家那里了解到碳纖維在國內發展的現狀。碳纖維是國家安全、武器裝備亟需的關鍵戰略物資,掌握這項技術的少數國家長期實行技術封鎖和壟斷,導致碳纖維在我國市場始終供不應求,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發展。
兩會之后,張國良萌生了投身碳纖維產業化之路的想法,他要改變我國在這一領域受制于人的局面。2005年9月,張國良將自己收益頗豐的鷹游紡機集團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帶著7000多萬元現金,以“門外漢”的身份,一心撲在碳纖維事業上,在連云港郊外一片長滿蘆葦的鹽堿灘上開始了產業化攻關。在沒有國內經驗可以借鑒、國外技術又遭封鎖的情況下,張國良及其團隊完全憑借自己的摸索搭建起年產500噸碳纖維原絲生產線,并且開始試產。期間解決了數不清的大小問題,終于生產出了合格的原絲。
隨著生產線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成熟度不斷提升,2007年,中復神鷹成功生產出**批碳纖維;2010年,1000噸T300級碳纖維規模化生產,打破了發達國家對國內碳纖維市場的長期壟斷,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圓夢碳纖維“中國造”
隨著碳纖維技術的進步,張國良敏銳地意識到,發展干噴濕紡技術是今后碳纖維的主流。他果斷地吹響了向T700、T800以上級碳纖維進軍的號角。
為了盡快突破這一瓶頸,張國良再度親自掛帥出征。“中國的新材料要想打一場翻身仗,想在碳纖維產業化的道路上取得關鍵性突破,除了自主創新之外,沒有別的路徑可走!”“我們的創新是要敢于集成創新、敢于跳出書本去創新、敢于從實踐中創新。”張國良認為,在科學的道路上,有時候就是要打破常規,突破習慣性思維,另辟蹊徑,說不定就能找到光明的前景。
又經過了3年多的艱苦摸索和實驗,中復神鷹立足自主創新,自主研制了PAN纖維快速均質預氧化、碳化集成技術,首次構建了具有自主
之后,張國良也絲毫沒有放松技術攻關的腳步,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企業對T800級碳纖維制備工藝的系統優化提升,歷時兩年,**在國內實現了干噴濕紡T10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工程化,提升了我國碳纖維行業整體技術水平。2019年10月,“T10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百噸級工程化關鍵技術”項目順利通過***鑒定,該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國產碳纖維行業的一個重要進步,對于推動整個碳纖維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張國良在碳纖維產業方面還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戰略布局,“年產2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及配套原絲項目”在西寧正式動工,這里將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碳纖維生產基地。“不久的將來,我將在這里建起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在我心中,這個企業的形象早已經建起來了。”在西寧工地,張國良立下了這樣的豪情壯志。
張國良始終堅守“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信念,圓了國人碳纖維“中國造”的夢想,建成國內*大的萬噸級碳纖維生產企業,成功實現了碳纖維國產化和產業化,徹底打破發達國家對國內碳纖維市場的長期壟斷,扭轉了我國碳纖維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貢獻。
時尚**榜樣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紅棉國際時裝城總經理卜曉強
頒獎詞:榜樣的力量有很多種,“創新”往往是*需要勇氣的一種。在卜曉強身上,我們始終能看到一個不忘初心、不斷顛覆創新的服裝產業人的干勁和魄力。在他的帶領下,紅棉國際時裝城、紅棉國際男裝周乃至廣東省服裝行業,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不斷煥發活力,取得了豐碩成果。
當前,中國服裝行業面臨著重大變革,中國原創設計也成為行業的焦點。廣州作為中國舉足輕重的現代化時尚都市,以紅棉為首的服裝專業市場在
打造男裝周平臺**中國男裝風潮
紅棉國際男裝周自2018年推出,在政府、協會、企業的支持下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和認可。2019年,在前兩屆的成功運作下,第三、四屆紅棉國際男裝周不懈創新,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卜曉強表示,今年夏天,紅棉企業集團受邀成為第96屆PITTI UOMO男裝展“中國嘉賓國”項目的重要合作伙伴,助力中國新銳設計走上國際舞臺。6月11日,紅棉國際男裝周與國際*具影響力的男裝展PITTI UOMO同期開幕,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和中國廣州兩個時尚之都同步上演時尚風潮,共同致敬時尚與經典,**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男裝新浪潮,成為中國時尚行業年度的高光時刻之一。
今年米蘭時裝周期間,紅棉企業集團旗下HIVE showroom又一次進軍意大利,攜中國新銳女裝設計師品牌亮相White Milano展,引起海外業界高度關注,時尚新版圖再下一城。
作為國內*具影響力的男裝周品牌,紅棉國際男裝周成功舉辦四屆,每屆均是新元素、新亮點頻出,通過捕捉國際主流文化新勢力,以當代潮流文化**男士服飾風尚,在業界收獲人氣口碑。
今年11月,第四屆男裝周期間,On real showroom作為全國**男裝周專屬showroom平臺粉墨登場,進一步突顯了紅棉國際男裝周“商貿高效”的差異化發展優勢,接軌國際時尚產業運作的“秀場+showroom”模式,*大限度發揮了“中國男裝行業時尚引擎”的平臺價值。
第四屆紅棉國際男裝周暨2020中意時尚高峰論壇上,歐洲設計中心榮譽主席、意大利時尚協會終身榮譽主席Mario Boselli獲頒“紅棉國際男裝周總顧問”,意味著紅棉國際男裝周由此邁上全新高度,助力中國原創男裝進一步邁向國際。
發揮協會平臺功能為“時尚灣區”奠定基礎
作為鏈接設計與市場和產業上下游的商貿平臺,在卜曉強的帶領下,紅棉國際男裝周不斷引進海外時尚資源,大力扶持本土原創男裝設計力量,讓更多有價值的要素在平臺上發揮作用。
卜曉強表示,廣州不僅是中國服飾潮流的策源地,更是中國服裝設計人才的孵化中心,在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紅棉國際男裝周等平臺的助力下,要繼續為中國男裝與國際高端時尚資源接軌構筑橋梁,推動一批有實力的原創設計師品牌成長,進一步與國際時尚產業接軌,為“時尚灣區”建設提供重要的發展引擎。
今年11月,在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卜曉強再度當選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在就職演說中他表示,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將秉承為會員服務的根本宗旨,認真履行“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職能,創新發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探索和實踐具有廣東特色的服裝產業高
在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積***和推動時尚灣區建設工作,牽頭建立了“灣區時尚產業聯盟”,倡議打造“灣區時尚創新走廊”,**“樹立灣區時尚文化自信”。
持續打造中國男裝產業*具影響力的商貿平臺,**中國原創男裝潮流、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深化中外時尚交流,意大利“國寶級”時尚泰斗加盟助陣;國家行業權威機構保駕護航,發揮平臺聯動效應、“金頂”“十佳”設計師親自站臺……一個個珍貴的高光時刻,記錄著廣東服裝行業的升級發展軌跡,也是卜曉強“榜樣力量”的實力證明。
可持續發展榜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
頒獎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堅持創新驅動、信息互聯、產業共治三個理念,發揮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成立于2005年,**在中國產業界推廣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工作,協調全球紡織供應鏈各利益相關方與合作伙伴的資源與力量,致力于提升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積*參與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
2018年底,中紡聯與全球31個品牌與紡織企業,以及11家行業組織共同發起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擔任憲章的指導委員會成員和政策工作組組長。
2019年12月,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組織中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代表團,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系列邊會,展示中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成果,為中國積*應對全球氣候挑戰踐行綠色發展姿態,樹立負責的產業形象。此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走向國際舞臺,展示中國時尚的綠色“樣板”。2019年,**次有中國企業在全球開始就可持續發展行動做出公開承諾,晨風集團、勁霸男裝成為**個簽署UNFCCC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
2019年與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中心)合作,開展瀾滄江-湄公河區域紡織行業可持續投資的研究工作,開展“瀾滄江-湄公河紡織工業園水環境標準指南研究”項目,針對園區水環境管理關鍵利益相關方提出管理建議和參考標準。
借助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綠色制造評價數據系統,為企業持續發展管理提供可持續發展評價工具。2019年化學品管控數據系統CiE平臺支持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檢驗檢疫研究科學院開展紡織化學品管理指南編制工作。支持境外供應商利用CiE系統實現數據采集和報告,實現“
開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全價值鏈協同與合作
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積*探索從產業鏈源頭順應價值鏈開展可持續發展工作。參與并支持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簡稱CV聯盟),為聯盟10家成員企業提供3次培訓和可持續披露咨詢服務,發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
突破當前產業發展碎片化的模式,探索紡織新經濟模式。嘗試從產業鏈聯動的角度,從覆蓋設計、生產、使用和使用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系統推動循環經濟轉型,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奧地利蘭精公司開展循環時尚項目,聯合開展“循環時尚:中國新紡織經濟展望”項目,探索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循環經濟轉型的機會和路徑。
提升產業價值使命,以產業的力量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探索。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推出“中國時尚氣候創新2030行動路線圖”,希望通過產業行動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和減排技術應用效率,加速企業低碳化轉型。李寧公司、賽得利集團及其8家下游價值鏈伙伴、盛泰集團、晨風集團、勁霸男裝、如意集團共14家企業加入行動。舉辦8場氣候行動低碳訓練營,包括李寧、鄂爾多斯、瑞典品牌Lindex等以及上游20家企業參與。
2019年8月27日,舉辦氣候創新·時尚峰會,400余位來自環境保護、紡織行業、時尚產業等行業的嘉賓參加了本次峰會,共同探討中國時尚產業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價值,構建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時尚影響力傳播,探尋中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路線圖和為實現“綠水青山”貢獻解決方案。
打造中國可持續時尚的風尚標,連續三年在全球*大的行業展會平臺上推出“中國可持續時尚周”,探討如何推動產業之間、上下游供應鏈之間、產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可持續發展,努力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探索獨具特色的中國企業實踐新路徑。2019年的時尚周邀請明星趙文卓擔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時尚傳播官,帶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可持續時尚。
打造創新驅動的未來平臺
探索公益金融創新產業可持續發展新模式。2019年,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提出,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申請發起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設立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由晨風集團、蘭精集團、新天元色紡、美欣達集團、勁霸男裝、賽得利共同申請成為創始捐贈企業,共同推動時尚產業綠色轉型、低碳發展。通過綠色公益、綠色金融、綠色賦能等形式,支持“時尚產業氣候創新2030行動”。
青年是時尚的未來,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2019年啟動衣再造種子計劃,在8家高等院校設計師中征集30套再造衣在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展示,以延續衣物的生命周期為出發點展現中國青年設計師應對氣候變化的探索與行動,推動可持續時尚進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