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再有一周的時間,短纖期貨(PF)就要正式登陸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了。趁著這個黃金長假,不少業內人士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提早做好功課,備戰上市后可能存有的投資機會。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聚酯產業鏈上下游的套利機會,目前主要是集中在
“短纖期貨上市后,聚酯產業鏈品種相當于配備了原料和產品,可以做上下游品種套利。”弘業期貨分析師張永鴿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下游產業客戶更適合關注加工費變化,來做買PTA/MEG賣短纖的操作,以此來鎖定加工費;單邊的話,可以關注庫存的走勢情況,在庫存出現上升趨勢時候,表示市場需求不足,可適當做空,反之,庫存下降時候,則說明供需壓力減小,可能存在做多機會。
對此,中銀國際期貨分析師曹擎也表示,短纖期貨上市后會給產業鏈主體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包括套利和套保業務。
從期現的角度來看,短纖原來的市場銷售中基本上是一口價的形式報價銷售,不論對任意一方均存在風險敞口。而期貨上市后,市場的參與者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且在PTA的成功經驗下,也有望得到較好的基差貿易推廣。
其實,對產業而言,上游企業對期貨市場的參與程度已經較高,大部分已有在PTA品種上進行“非標”風險管理,利用短纖價格與PTA價格的高相關性。
“短纖期貨上市后,由于上游產業實際上議價權較高,若期貨價格活躍有效,可以考慮進行基差報價,不僅有利于幫助下游企業了解和參與期貨市場活躍期貨市場達到共贏,也有利于自己更好利用期貨市場期現結合參與交割。”曹擎稱。
“就短纖生產企業而講,有了短纖期貨,可以利用短纖、PTA和乙二醇期貨進行無縫對接利潤鎖定。”福建經緯新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貿易事業部總經理朱少偉介紹說,比如在短纖個別時間出現較理想的加工費結合企業的產銷計劃采取買原料和賣出短纖來對鎖利潤,可以將未來可售的產量分不同合約拋到期貨,獲取相對可觀的套保利潤。朱少偉如是說。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短纖期貨的上市也是*好的跨品種套利機會。根據短纖的歷史數據能夠看出,其加工價差也存在一定規律。上市之后,即使是沒有產業條件的投資者,也能夠在期貨上建立“虛擬工廠”,通過品種套利而做多或者做空短纖工廠利潤。
“較為穩妥的投資模式是5手PTA與1手乙二醇對應6手短纖,另外由于PTA與短纖均在鄭商所上市,因此交易所也會直接推出PTA—短纖的套利指令。”曹擎稱。
記者了解到,自2017年開始,
“從目前所處的產業周期來看,滌綸短纖上市后,月間結構可能會呈現近低遠高的contango結構。”中垠物產化工事業部負責人郝大慶表示,作為PTA與MEG的下游產品,可以通過與PTA、MEG與滌綸短纖的期貨合約模擬虛擬工廠,從期貨盤面上交易滌綸短纖加工費的擴大與縮小。“由于PTA為滌綸短纖的主要原料,滌綸短纖與PTA的價格相關性比較大,鄭商所也同時開通了PTA與滌綸短纖的套利合約,可以直接通過交易所的TA與PF的套利合約進行操作。”
同樣,國泰君安分析師葉偉樂認為,結合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由于前期訂單較多,整體庫存偏低水平,短纖單邊價格預計暫時偏強為主。套利方面,由于上游PTA仍處于產能擴張時期,PTA供應壓力較大,多短纖空PTA是當前較為合適的套利策略。
不過,值得市場關注的是,由于短纖的倉單有效期比較短,每年1,5,9月都必須注銷,因此在跨期套利上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像PTA現在這樣的contango市場的無風險跨期套利將會很難實現。”曹擎表示,不論對普通投資者還是產業參與者來講,都需要認真了解不同品種的交割規則和交易規則。雖然短纖期貨很多規則與PTA類似,但仍有不少區別。
例如,短纖是全廠庫交割和品牌交割,例如倉單有效期4個月,這些不同的規則可能對交割與交易的參與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參與過程中,不論是流程還是費用,都需要提前學習和了解。另外,對于一些新的貿易商或者下游企業,對期貨市場沒有深入了解的投資者或者套保者,依然建議大家認真了解期貨的基礎知識,以及一定要做好風控。“期貨市場是服務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工具,但其高杠桿的特性和相對復雜的一些衍生品基礎依然值得投資者認真對待和學習。”
葉偉樂也提醒稱,根據往年經驗,新品種剛上市時,成交量和持倉量都會較少,市場流動性較差,難以迅速達投資者理想的開平倉價位。建議投資者可以在短纖期貨流動性變強時,適度參與期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