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紡織行業,推動鄉村振興是必然選擇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擔當,以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則是紡織行業貫徹落實國家這一戰略的切入點和重要抓手。為了持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在中國
助力鄉村振興紡織先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紡織非遺的傳承與創新,并于2016年專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全方位、系統化開展紡織類非遺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為助力非遺鄉村振興提供了組織保障。非遺辦除舉辦年度紡織非遺大會外,還組織舉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評選、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大賽評比與發布、非遺服飾
目前,國務院已公布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52 0173 3840項,按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610個子項,據行業分類統計紡織類非遺237項,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為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南京云錦織造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已公布***代表性傳承人3068名,其中紡織類***代表性傳承人182名。此外,紡織非遺資源主要分布在少數民族和欠發達地區,這些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巨大潛力和空間。
為此,非遺辦先后赴西藏、云南、貴州、青海、內蒙、湖南、重慶、四川、浙江、廣東、江蘇、遼寧、福建等地,調查研究地方尤其少數民族地區紡織非遺生存發展狀況,在摸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探尋出“把準方向,整合資源,創新傳承,突出重點,市場動力”,作為行業非遺傳承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的基本思路及工作著力點。
“紡織行業具有弘揚和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工藝的責任和使命,也是實現行業
探索新模式貢獻紡織非遺經驗
“
非遺大會。連續四年舉辦的中國紡織非遺大會,是一個非遺大類、由行業性社會組織舉辦的**的全國性專業行業,現已成為展示紡織非遺發展成果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為紡織非遺事業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思想與智慧源泉。2019年非遺大會入選“中國非遺十大事件”,成為促進傳統工藝振興的一項品牌活動,受到全社會關注。
以展促銷。非遺辦在北京、上海、沈陽、大連、潮州等地舉辦形式多樣的紡織非遺展覽,集中展示、銷售來自各民族傳統工藝融入現代服飾、家居用品、婚慶民俗、文創與旅游用品和藝術作品等,現場簽下訂單,成交效果超出預期,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引入市場機制。新冠疫情催生網紅直銷帶貨,不少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紡織非遺成熟產品借助網絡平臺成功銷往海內外市場,為紡織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商業形態,有望成為今后市場推廣渠道的常態。
推廣大使。四年來紡織非遺大會共推出46名非遺推廣大使、1名友誼大使和8名大使提名,主要構成為傳承人、設計師、企業家、品牌商、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其中30%來自少數民族地區、60%有非遺扶貧與助力鄉村振興的成功經歷,成為紡織非遺傳承發展的榜樣力量和助力鄉村振興的代言人、領頭羊。
榜樣帶動。郝淑萍大使(蜀繡***傳承人)把蜀繡技藝帶入貴州大山,幫助苗族繡娘在傳統圖樣基礎上開發具有創意的苗繡產品,豐富品種結構,拓展消費市場,振興鄉村經濟;夏華大使(依文集團董事長)成功探索“中國手工坊”模式,搜集整理民族地區傳統紋樣,與繡娘共同設計、制作符合消費者時尚審美產品,打造讓深山繡娘依靠手藝改變命運的深山集市,帶領深山繡娘走進國際時尚舞臺;鄭芬蘭大使(省級土布傳承人、小巷三尋非遺品牌創始人),種植棉麻崇尚天然,19年的尋梭之旅,把布織機引進校園,發起鄉村振興社創大賽,創建紡織品主題的鄉村文旅綜合體民宿。
不僅如此,非遺辦還通過設立“雙創”基地等形式來助力鄉村振興。如授予蒙古族刺繡重要基地內蒙古科右中旗“全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推舉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帶頭人白晶瑩為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有力提升了科右中旗雙創刺繡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一項傳統工藝改變了農民生活和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講好非遺故事打造名師+名企+名品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紡織行業將朝著“科技、時尚、綠色”穩步邁進,非遺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對此,《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明確提出,立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要,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美學和流行趨勢,提升紡織時尚創意和產品設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民族文化承載意義的紡織服裝自主品牌。同時,要創建“高
“中華傳統文化、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品牌的設計、營銷等環節的充分融合值得關注,中國品牌、企業應當充分挖掘中國紡織非遺的技藝精髓和文化內涵,開發更多滿足當下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服務及需求的產品,這也是一條實現中國紡織服裝消費升級的可行路徑之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表示,“十四五”時期,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遺產保護和國家經濟社會及文化事業邁入新發展征程背景下,紡織行業將進一步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創新性轉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的目標導向和路徑選擇。
他強調,今后非遺辦將繼續加大深度調研,探索有效工作方式,幫助鄉村紡織非遺傳承人設計生產有價值的非遺產品,進入市場獲得收益,在保留傳統工藝基因的條件下逐步擴大為產業,進而增加
紡織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有所起色,依然面臨諸多課題和難題,仍需深耕細作。“十四五”時期,中國紡聯將進一步筑牢使命追求,發揮好社會組織資源整合、平臺服務作用,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依靠社會、行業和市場的力量,力爭為紡織非遺助力鄉村振興事業再立新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