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展望“十四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我們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
如何正確理解熱詞“雙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如何破題?
什么是“雙循環”?
“雙循環”是近期一個非常重要的熱詞。
主要是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了“雙循環”的政策思路。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不是一項短期考慮,而是“從持久戰的角度的認識”。這也意味著,“雙循環”將成為中長期經濟政策的總體指導思路,尤其將對“十四五”期間的經濟工作部署產生重要影響。
不過,“雙循環”可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強調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也絕非“自我封閉”。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雙循環”緣何成為新命題?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既是外部環境變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發展階段轉換的必經之路。
在不確定的外部環境當中,“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從而“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增強中國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韌性和主動性,進而形成“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世界經濟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場萎縮,國際局勢呈現出****的復雜格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近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萎縮3%。
目前,我國經濟體量已經很大,成為對世界經濟具有明顯外溢效應的大國經濟體。在這樣的外部背景下,再簡單依靠參與國際經濟循環,已經不足以繼續支持長期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如何破題?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能夠釋放巨大潛力。
中國具有全球*完整、規模*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
整體來看,上半年我國逐步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經濟穩步復蘇的勢頭不斷夯實。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公布,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3.2%,中國海關總署*新數據顯示,4-7月,紡織品服裝
這些數據的積*變化,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深厚潛力。下一步,就是要繼續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持久而強勁的動力。
當前形勢下,如何打通“雙循環”?
“國內大循環*迫切的任務是擴大內需,穩定優化產業鏈?!鼻迦A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鄢一龍認為,**要積*擴大內部需求,擴大有效投資需求,挖掘潛在的消費需求,促進供需大循環。其次,我們要優化和穩定我們的產業鏈,確保我們的全產業鏈優勢不被削減,并牢牢把握住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機遇。
如何循環?國內大循環的四個環節分別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內循環是促進要素與資源在四個流程中減少摩擦、激發活力、提升效率,*終追求效益的*大化。
**,生產環節補短板、鍛長板,實現供應鏈穩定性與競爭力。中國作為制造大國,在“生產端”具有競爭優勢。但是也存在低附加值占比過高的缺陷,因此,生產環節的“內循環”將著力于“鍛長板、補短板”,需要發揮成本優勢,進一步降低低附加值產品對外依存度。把握國產替代良機,布局產業鏈各環節,提高系統穩定性。
第二,流通環節提效率。推進流通的“內循環”,必須建立在制度保障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之上,“城市群”是主要的發展模式。流通“內循環”的目標是高效互聯互通,主要形式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例如發展高鐵、構建線上線下供應鏈生態圈、降低高鐵票價、快遞運費等等。
當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意味著中國開始趨向閉關自守?!伴]關鎖國”、“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中國人不想再經歷了。
當今世界,雖然經濟全球化遭遇某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干擾,但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
擴大內需不等于放棄外貿,形成國內大市場更不等于放棄國際競爭。對我國來說,擴大內需和擴大開放并不矛盾,國內大循環越順暢,越有利于構建開放新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疫情以來,中國在修煉“內功”的同時,并沒有放慢開放的步伐。5月《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正式發布,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印發,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今年已經或還將分步取消期貨、基金、證券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在5月中旬,《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也專門指出:“實行更加積*主動的開放戰略,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并在
可以說,“雙循環”是在新的形勢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兩種資源、兩個生產、兩個鏈條、兩個市場的新戰略布局,推動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
毋庸置疑,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未來,中國的**只會越開越大,和全世界分享它的巨大市場機遇。
提升紡織產業的價值鏈層次
國內服裝品牌大有可為
在紡織產業領域,要提升紡織產業的價值鏈層次補短板,并且要強化優勢產業**地位,*終實現加速國產替代。**,要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對于已經具備優勢的產業或產業鏈環節,要實現進一步的優勢強化,加快
我國服裝行業的競爭格局仍然較為分散。我國排名**的服裝品牌公司綾致集團2019年在中國的市占率僅為1.5%,而美國和日本市占率**的服裝品牌公司GAP和Fast Retailing在各自國家的市占率分別為4.3%和15.2%。對照發達國家服裝品牌市占率,國內服裝主要品牌市占率有望繼續提升。
受益于競爭力提升和國潮興起,中國服裝品牌未來大有可為。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差距縮小,海外品牌紛紛退出中國市場。國內品牌在品牌、產品、設計、渠道、供應鏈和零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均在提升,同時借助國潮興起的趨勢,實現了快速發展。國內部分品牌開始爭奪國際品牌原有的份額,如快速增長的MJSTYLE、UR、中國李寧、波司登、太平鳥等。
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中,僅有我國服裝市場的前10大品牌國產數量不超過50%。2019年我國服裝市場前10大品牌分別為阿迪達斯、耐克、安踏、優衣庫、海瀾之家、斯凱奇、李寧、FILA、巴拉巴拉、特步。這之中完全的國產品牌合計為5個,占比50%,分別為安踏、海瀾之家、李寧、巴拉巴拉、特步。而美國前10大服裝品牌中8個為國產品牌;日本同樣為8個;德國為6個(按日耳曼系計則為7個)。其他國家前10大服裝品牌中的國產品牌涵蓋運動、休閑、時尚、內衣等多個服裝子領域,雖然近年來,中國運動品牌再度走熱,但是仍處于起步階段,中高端市場消費者仍然傾向選擇耐克阿迪。本土運動品牌在理念打造、市場營銷上仍與國際品牌具有差距;另外在前10大品牌中運動品牌占7個,說明國產休閑時尚品牌具有發展潛力,未來大有可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