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直播帶貨,又迎監管風口。
3月15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0年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數據顯示,全國12315平臺共受理網購投訴舉報203.32萬件,占平臺投訴舉報受理總量的28.04%,
其中,直播帶貨成為投訴重災區,產品
2020年,全國12315平臺共受理“直播”投訴舉報2.55萬件,“直播帶貨”訴求占比近8成,同比增長357.74%。
直播帶貨行業面臨的問題已不容忽視,昨日市場監管總局出臺《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針對網絡交易新業態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虛構交易、平臺“二選一”等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規范交易行為,其中規定了直播服務提供者將網絡交易活動的直播視頻自直播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三年。
市場監管總局今日又發布消息稱,近期對提升直播帶貨平臺產品質量組織開展了行政指導,在指導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對直播帶貨平臺提出了保障直播商品質量、積*依法履行直播帶貨平臺責任、規范商品營銷宣傳等六點要求。
市場監管局接連出手,意味著網絡直播帶貨行業將面臨強監管。
2020年,在一場疫情的席卷之下,直播帶貨迅速崛起。隨著直播平臺的接連興起、大V主播以及各路流量明星的涌入,直播帶貨成為商家提高銷售額的快速通道。
來自相關機構的預測顯示,2021年我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大量資本入局直播
去年11月,快手直播一哥辛巴曾因直播間售賣假燕窩而翻車,當時職業打假人王海表示,辛巴在直播間所售即食燕窩產品為“糖水”。此事經過發酵后,市場監管部門對辛巴旗下和翊公司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90萬元的行政處罰。
辛巴事件不是個例,除了直播售假,貨不對板,假冒偽劣和“三無”產品、銷售數據注水、涉嫌刷單、主播和平臺推卸責任、消費者難以維權等現象屢禁不止。
此前市場監管局也曾出手干預行業亂象,在辛巴事件的同一時間,國家網信辦起草了《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并向大眾征求意見,規定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同時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想要制止行業亂象,僅憑監管層遠遠不夠。各直播平臺應該落實主體責任,畢竟商品交易*終是在平臺進行,主播和消費者的的關系依靠平臺維系。
問題是快手、抖音等直播電商平臺能否切實承擔責任、強化內部治理,進一步解決直播電商發展中的問題?或許,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