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進入6月,市場常規淡季來臨,紡紗企業市場信心低落,無論內需還是外貿,企業普遍認為下游市場都將進入淡季,棉紡織行業將再度面臨大考。中小紡織企業或將再度面臨減產、停機的危機。截至6月11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152 0173 3840元/噸,較上周相比小幅上漲7%。
? ? ?6月以來,隨著鄭棉09合約收盤價連破11800、12000元/噸,國內皮棉無論基差報價還是“一口價”也都隨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漲,大有一副棉花回歸之勢。本周棉花現貨CC3128B指數報收12083元/噸,較上周上漲161元/噸,漲幅1.35%。鄭棉的大漲讓一些貿易商有了接貨并套保的機會,盤活了棉花市場。然而下游紡企卻沒有跟上,截至6月5日,紡企棉花庫存指數報收30天,比上周下降1.9天。這是因為紡企由于缺乏訂單,根本接受不了上游的原料上漲。部分紡企已連續一周多沒有“點價”或一口價采購原料了,鄭棉主力12000元/噸成為了紡企詢價采購還是觀望等待的“分水嶺”。
? ? ?紡企方面,內銷訂單逐漸進入淡季,很大一部分紡織、服裝企業7/8份訂單銜接國難,很可能出現“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狀態。不少紡企表示,12000元/噸的棉花如果這時采購紡紗必然是虧本的,而且棉紗的庫存目前也是近3年位,因此并沒有采購計劃,以先消化成品庫存為主。有紡紗企業表示,往年的6、7月是市場淡季,出口方面,作為重要的出口地之一的歐盟,很喜歡在7-9月之間放高溫假,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至少都要放一個月左右,因而6、7月份市場的出口訂單一直都比較少,8、9月份后才會重新增多,圣誕節之前的兩三個月達到高峰,也就是“金九銀十”。因此大家都不太看好接下來6、7月份的下游市場,認為快的話市場也要到8月份才有起色。而內需方面,從消費習慣、下游補庫時機來看,7、8月份將步入淡季,訂單處于青黃不接狀態。業內專家表示,6~9月份或許將有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減產、停機、放假甚至關閉的壓力。究其原因,一是秋冬第二波新冠疫情發生的概率大增。二是中美經貿關系走向越來越微妙,再次發生貿易摩擦的風險上升,紡服出口環境或再臨變數;三是國內就業、收入壓力較大,紡織品、服裝消費能力是否可持續值得關注。
? ? ?本周進口紗價格繼續探底回穩,截至6月11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幣現貨價報收18547元/噸,環比上漲28元/噸。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升值,對于進口紗來說外盤訂貨可以受到一定刺激,貿易商采購以攤低進貨成本。以當前匯率的價格指數計算,現在采購進口棉紗的成本是5月下旬以來*低的。與現貨價格相較,貿易商現在訂購印度紗和越南紗有一些利潤,巴基斯坦船貨現貨價格依舊倒掛。整體來看,2020年進口紗的優勢已不如往年,1月中旬至3月上旬、4月中上旬時,國產紗在**價格上更有優勢。另一方面,中國下游純棉布廠目前訂單仍無明顯起色,現下國內外紗廠生產控制嚴格,進口紗和國產紗價格難有明顯下跌,兩者大概率穩中偏弱運行,價差窄幅震蕩概率大。
業內人士評估認為,若國內外疫情發展無意外發生,經濟復蘇發展將是必然趨勢,且在多項刺激經濟的新政支持下,紡織業同興同榮,后期將呈現提速態勢。當然,疫后的各行業生產經營在質速上會受到一定阻力,對市場的轉機應有理性期待,不能寄予于太大的“拐點”或“奇跡”,做好在手的每一筆業務,實現產銷的**循環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