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
本期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口罩分類及主要的技術指標,二是口罩產銷鏈條簡析,三是國內口罩供需風險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口罩分類及主要技術指標
口罩是一種衛生用品,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
現階段,國內醫用口罩作為醫療器械管理,醫用口罩產品一般由三層無紡布制成,其中外層為紡粘無紡布,做防水處理,采用防飛沫設計,阻隔體液、血液等液體;中層為熔噴無紡布,采用經過駐*處理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為過濾核心;內層主要使用ES無紡布,起到吸濕作用。
按照產業鏈劃分,口罩產銷一般包括上游原材料生產、中游口罩生產制造、下游口罩銷售三個環節。
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纖維、無紡布、鼻梁條、耳掛松緊帶等,其中無紡布是口罩生產的主要使用產品,而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是生產無紡布的核心原料。
從
但醫用口罩的生產,需在上述基礎上進行駐*處理。醫用口罩的過濾機制是布朗擴散、截留、慣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靜電吸附,前四種是物理因素,是熔噴法生產的無紡布自然具有的特性,但要達到醫用口罩的生產標準,需讓纖維帶上電荷,用靜電捕獲新冠病毒所在的氣溶膠。經過駐*處理后的無紡布,才能在不改變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實現95%的過濾性,有效預防病毒,達到醫用口罩的標準。經駐*處理的高熔指熔噴無紡布原料一般被稱為醫用高熔指熔噴無紡布原料。
三、國內口罩供需風險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短期內,口罩產品尤其是醫用口罩仍處于嚴重緊缺狀態
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各省份口罩產品庫存迅速告急,因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完全控制,疊加春節假期以及因疫情導致的企業生產難度加大影響,短期內口罩供需難以平衡。同時,部分國家因有相關疫情,也出現了口罩搶購潮,并進而限制了產品
短期內,口罩供應瓶頸具體如下:
01疫情爆發造成國內口罩需求迅速上漲現有存量加速消耗
口罩生產企業的庫存周期約為1-2周,再加上春節假期清理庫存影響,口罩存貨較為有限。同時,因口罩存在有效期,下游的大型商超及較多醫院也不會大量儲備口罩產品,較多醫院的醫用外科口罩庫存量僅約一周。此次疫情爆發突然,因防疫需要,不僅是醫護人員,老百姓都對口罩有較高的需求,原有存量短期內被大量消耗,口罩出現緊缺。
02口罩生產受上游原材料供應不足 影響短期內產能提升受限
湖北省是我國口罩生產用無紡布的主要產區,湖北省仙桃市下轄的彭場鎮號稱“無紡布之都”,無紡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受疫情影響,湖北省企業開工困難,仙桃市無紡布生產企業較多生產線因工人不到崗而處于停工狀態,對于國內高熔指熔噴無紡布產品供應造成較大壓力。此外,2月1日,仙桃市為控制醫用口罩生產
與此同時,生產無紡布產品所用的高熔指聚丙烯纖維的生產商,以遼寧、河南、山東省企業為主,受疫情影響道路運輸效率降低,而緊急購置的醫用物資生產機器也因物流速度緩慢而耽誤開工進度,均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口罩相關產品的生產。
03醫用口罩在消毒后需靜置7天才可上市使用,供應時間滯后
為達到醫用口罩的檢驗檢疫標準,根據醫用口罩的生產流程,口罩成型后需要生產廠家把口罩放在400mg/L的環氧乙烷(EO)環境中進行消毒,使微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達到殺菌目的。但環氧乙烷是易燃易爆品,且為致癌物,所以口罩在消毒之后需要靜置7天用于解析,在EO殘留量低于要求值之后,才可包裝出廠,供給醫護人員使用。在生產量緊缺的前提下,產品上市仍需面臨7天的滯后期,短期救急難度加大。
04醫用口罩重點國家進口受限影響國內救急使用
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2018年,醫用口罩項下中國前十大進口國受本國疫情影響,面臨口罩緊缺局面。從下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主要進口國中,大多數國家也發現了確診病例,并且很多國家都位列確診病例發現數量TOP10國別中。這些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醫用口罩搶購和短缺的現象,迫使本國出臺相關物資的限制政策。即使政府未采取相關限制出口措施,在其國內供應緊張的情況下,中國進口也面臨著貨源緊張或者賣方違約風險,均將加大相關產品進口的難度。
中期內,隨著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且國家不斷發布優惠政策鼓勵口罩生產企業迅速投入生產,加之春節假期后的物流配送回歸,多重利好因素下,上游原材料及口罩生產企業產能將逐步恢復并擴大。此外,疫情影響下,國內大量口罩產品出口轉內銷也進一步增加了國內口罩供應量,口罩供需將逐步平衡。
01國家推出優惠政策及應急通道大力支持疫情物資生產
藥品監管部門加快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為開展疫情防控,國家藥品監管局要求各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在加強質量監管的同時,積*啟動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截至2020年2月7日,省級藥監局已按照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批準醫療器械注冊申請88個,其中包括醫用防護口罩4個,醫用外科口罩17個,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20個,兩天內新增審批16個。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計,截至2月7日,全國共有批準注冊證:醫用防護口罩63個、醫用外科口罩152 0173 3840個、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等364個。
國家推出優惠財稅政策并承諾兜底采購企業過剩的醫療物資。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相關部委表示,除了采取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財稅政策、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關情況外,為了鼓勵企業保質保量增加緊缺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待疫情結束后,如相關產品出現供應過剩,則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購收儲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
多省市以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盡早投入生產。部分省市鼓勵企業早日復工生產,紛紛出臺對口罩機生產企業的補貼政策,*高可按每臺(套)設備售價的50%給予獎勵。廣東省對買口罩機進行增產的口罩生產企業,*高補貼設備額的80%;對國家和省確定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以及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作用突出的其他衛生防疫、醫藥產品、醫用器材企業的2020年新增貸款部分,當地省財政按照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予以貼息。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制定出臺全國***開發區**暖企政策,表示企業2月10日前復工生產口罩獎勵20萬元,租用區屬國企經營用房企業,免收1個月房租、減半2個月房租。全國多個省市、地區均已出臺相關獎勵政策,包括優惠貸款、一次性獎勵等等。
02原材料供應逐步穩定部分省市口罩生產企業已開工并達產
2019年中國聚丙烯產能為5200萬噸,2020年中國僅新增的丙烯產能就達到了763萬噸/年。根據測算,10萬噸聚丙烯纖維即可生產250億個口罩,生產口罩用的上游聚丙烯纖維原材料充足。隨著聚丙烯纖維生產企業逐步復工,物流運送恢復,原材料供應問題得到解決,可保障口罩生產用無紡布的生產。
在此情況下,中國的口罩生產鏈條逐步捋順,口罩生產大省均在緊急恢復口罩的生產。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截至2月11日,全國口罩生產企業復工率超過76%,產能利用率達到94%,而醫用N95口罩的產能利用率高達128%,口罩產量較春節階段實現大幅提升。
山東省口罩企業達產率已達110.84%。據工信部數據,作為防疫應急物資生產重要基地,山東絕大多數相關企業已實現滿負荷生產。截至2月6日,全省32家口罩在產企業達產率就已達110.84%、3家防護服在產企業達產率100.72%、2家防護面罩在產企業達產率115%,重點調度的3家消毒酒精在產企業達產率83.07%、3家消毒液在產企業達產率52.25%。據悉,自1月27日至2月4日,山東省累計生產口罩1956萬只、防護服73405套、防護面罩13.7萬只、護目鏡10.63萬只、75°酒精1305噸、84消毒液12780噸。
上海市口罩生產企業已全部復工。經統計,上海共有口罩及輔料等生產企業17家,現已全部復工。疫情前期,上海每天正常產量約40萬-50萬只/天,且絕大部分用于出口。1月27日產能恢復到80萬只/天,1月28日已經上升到110萬只,1月30日全市產量超過140萬只,2月4日已超過260萬只,已達產,并為滿足防疫需要,由出口轉為內銷。
廣東省企業復工并推出機器人口罩生產線。截至2月7號,廣東129家相關醫療物資企業中已有92家開工,全省37家口罩生產企業已開工35家。在此基礎上,廣東省內企業為提高省內口罩生產效率,改造推出柔性AI視覺全自動口罩機,并從2月10日起開始利用“機器人口罩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地量產口罩,日產超15萬片。
03部分行業外企業新增口罩生產線 緩解內部口罩供應短缺
為支持防疫,增加口罩等相關防疫物資生產,部分非行業內企業新增口罩生產線。如工業富聯已發布公告表示2月5日新引入的口罩生產線已試產,預計2月底可實現日產200萬只口罩的產能計劃,優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團近百萬員工內部生產防疫保障。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將在本月內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緩解廣西區內醫療物資緊缺的狀況。
此外,比亞迪、爹地寶貝、中石化、佛慈制藥均新增了口罩生產線,新增產能分別達到一次性醫用口罩500萬只/天、200萬只/天、100萬只/天、20萬只/天。另外,上海護理佳實業、水星家紡、華紡股份、青松股份、三槍內衣、紅豆服飾、報喜鳥等上市公司或子公司也表示臨時改線轉產口罩、醫用防護服等業務。
以工商注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進一步增加國內口罩產量,緩解供需矛盾。
我國口罩年產量約占全球的50%,是**大口罩生產國,同時也是**大口罩出口國。根據工信部數據,我國現有口罩產能約2000多萬只/日,疊加近期各項新增產能舉措,預計口罩產能在2月底可提高至3500-4000萬日/天。達產后,國內口罩供應將有所保障。
此外,各省積*推動省內出口口罩轉內銷工作,將進一步增加國內口罩市場供應。其中,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聯合發文,允許未在境內上市的出口轉內銷口罩在省內市場銷售;廣東省相關政府部門也表示,如果出口轉內銷的口罩符合國外標準,在辦好許可附加中文的基礎上,可以轉內銷;深圳市龍崗海關為加速辦理貨物內銷,積*爭取“登記放行、廠區直提”后續再補辦通關手續的政策,保證防疫物資快速送達一線使用。另外,也有無紡布等上游材料生產企業將擬出口產品轉內銷售,供應國內口罩生產企業,提高口罩生產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