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經軸入庫、存儲、提取……在萬舟控股集團的車間內,一道道工序井井有條,一臺AVG叉車在車間里“自由”作業,使得原先需要15個人的打包車間,現只剩下一人進行記錄,整個打包過程全部由機器自動完成。紡紗業是傳統的
“紡織是一個很傳統的產業,剛開始啟動
近年來,蘭溪緊緊圍繞紡織行業改造提升,政企合力、多措并舉,創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全力打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組合拳。通過一年多改造提升,30家試點企業效益平均提高12.3%,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98%,水、電、汽平均每萬米布消耗量分別下降9.8%、4.1%和5.6%。
“政府+專家+企業”聯動掀起數字化改造熱潮
紡織業是蘭溪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主導產業之一,現已形成紡紗、織布、印染、色布、牛仔、毛巾、服裝、產業用布等較完整的產業鏈,紡織產業總量已占蘭溪工業經濟的三分之一,生產的全棉休閑彈力面料占全國八成,牛仔面料
然而,風光無限背后,卻有不為人知的心酸。經過多年發展,蘭溪紡織行業仍面臨利潤率不高、創新性不強、
企業要持續發展,離不開“智造利器”的產品。敢闖敢拼的蘭溪人,開始思變。2008年,蘭溪紡織引入世界*先進的日本豐田噴氣織機、比利時必佳樂織機等高端智能生產設備,**掀起一股“
2019年7月,蘭溪**吹響紡織領域智能制造示范市創建“沖鋒號”,組織召開千人動員會,制定出臺《關于創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的決定》《蘭溪市創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的實施方案》,明確通過3年左右時間,創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到2021年底,將實現紡織行業規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地方貢獻、利潤率均實現翻番;全國
通過“機器換人”,蘭溪擁有國際**的織機3萬余臺。由于這些機器設備來自不同國家,型號不一,通信協議不同,機器間無法“對話”,只會“埋頭單干”。如何讓它們能夠彼此“對話”?去年蘭溪堅持試點先行,以數字化改造為方向,全力推進紡織行業“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目前,1萬多臺紡織機器實現數據共享,織機工作效率提升、用電耗能下降。
在浙江鑫海紡織有限公司數據中心,一塊數據大屏占滿整面墻,上面閃爍著織機車間每臺機器的設備運轉情況,工作人員可隨時調閱任意一臺機器的實時數據;在公司驗布車間,驗布機上方安裝上了高速攝像頭,通過它們對布匹信息進行采集,及時將數據上傳到服務器進行對比、尋找差錯。眼下,點開企業定制的手機App,對著成品布上的條碼輕輕一掃,整經、漿紗、織布、檢驗等各個生產步驟的詳細信息都可以查閱。“通過智能改造后,讓我們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這讓我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該公司董事長邱海斌說。
“標準+個性”量身打造推動智能制造落地見效
在位于蘭溪經濟開發區的浙江奇錦紡織有限公司質檢車間內,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派駐蘭溪的專家組正在坯布驗卷機上安裝坯布質量分析模塊。“坯布上的瑕疵段點,機器都會自動記錄,不用人工逐一統計了。”專家組介紹。
近年來,奇錦紡織加快“時尚紡織”發展步伐,但發展過程中也遭遇用工難、要素成本上升等問題。質量分析模塊安裝后,有了“智造”賦能,企業抗壓能力更強,底氣也更足。同時,專家組還根據企業需求,組建奇錦紡織生產數據監測系統。“現在,我們公司生產的都是高端差異化產品,對產品的質量要求很高,而原來的管理模式就相對滯后。”董事長陸英介紹,在啟動智能化改造之后,他們可以及時掌握產品的質量,并對產品生產進行及時調整,同時從生產到銷售,企業的整個動態都能掌握,對企業發展帶來很大幫助。
為了加快智能轉型,蘭溪邀請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專家組進駐,對擇優確定試點的30家企業,提供完整診斷改造方案30多個,技術咨詢、智能制造方案評審100多次,并定期開展培訓、現場授課,引導業主從比拼設備向比拼數據應用、比拼數據打通的思維轉變。
在深入企業調研后,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專家組為廣大中小企業量身定制“4+X”智改模式。據了解,“4”是共性智改內容,即為打通生產設備(包括設施、儀器等)之間的基礎數據,解決“聾、啞、盲”的問題,消除信息孤島;打通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應用數據,實現生產設備與軟件之間、ERP與MES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操作,奠定企業數字化制造基礎;打通實時化、可視化、無紙化的運行數據,安裝從決策層、管理層到操作層的看板(智能終端)系統,將企業導入數字化管理;打通員工與機器、物料、工藝等之間的協同數據,對全員實施智能制造的應知應會培訓,實現人機協同,保障智能制造落地見效。
在嚴格按照標準體系建設的同時,專家組還匹配個性化的“X”應用。鑫蘭紡織和七星紡織等企業開發運用漿染前、
“技術+行業+產業”服務實現智能“平民化”應用
今年1月12日,蘭溪舉行紡織云平臺揭牌儀式,標志著一個可以為企業提供成本低、見效快、實施方便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正式上線。
“平臺可以幫助企業精細化管理,了解行業信息,并對行業間的生產資源進行共享。”據云平臺開發負責人陳煒介紹,在企業管理上,該平臺為紡織企業提供精細化數據采集,可以準確了解生產設備運行狀態、生產線日產量及產品合格率,并將生產環節的計劃表、排單表、采購表等內容進行“無紙化”,減少差錯,提高效率。同時,該平臺還將實現行業信息互通,并通過各種調劑方式,實現生產設備、技術人才共享。
在開發紡織云平臺的同時,蘭溪還搭建集智造工程技術、智能技術研發、創業服務模式以及智能制造展示等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引進一批紡織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院、紡織行業智能技術應用研究院,著力提升數字服務、創新服務的保障水平。優選引進康立、天富、環思等*具實力的智能制造總承包商,為蘭溪紡織企業提供優質的智能制造供給能力。
在全面增強產業鏈需求給供能力上,蘭溪完善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國內優勢
多措并舉之下成效顯著。2020年,蘭溪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664億元,其中紡織規上總產值217億元,占比達33%。此外,規上紡織企業數152 0173 3840余家,蘭溪紡織行業擁有國際***的織機3萬余臺,每千瓦時電可生產白坯布2.2米,遠高于國內同行業0.7米的平均水平;每萬錠紗用工不到30人,遠低于國內同行業80人的平均水平。
“下一步,蘭溪將全面推進‘百企提升’活動,建成一批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倉儲)和智能工廠,基本實現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并進一步將行業的共性需求標準化、模塊化,并以共享服務方式提供給廣大中小紡織企業,幫助企業低成本、零門檻實現生產數據和設備上云,降低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成本,縮短實施時間、提高改造效率。”蘭溪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