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中大紡織商圈是我一生追求和向往的地方!”不久前2020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舉行,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計文波也如約而至,他表示當評委15年,也連續“打卡”15年,中大紡織商圈是他永遠不想走的地方,希望這么好的地方不要丟失。
“市中心還有個專業市場?”“中大布匹市場沒這么多車就好了。”在服裝設計業界外,周邊市民不知道與誰為鄰,更不了解約1.5平方公里的地方為何會有直接從業人員10萬人、關聯產業人群超過200萬,其吸引力何在?更關注的是高密度人口帶來的管理難題。
“中大紡織商圈”“中大布匹市場”兩種叫法的微妙區別,正體現了中大紡織商圈的尷尬處境:一方面其在業界有著“全國面料看廣東,廣東面料看中大”的盛名,是設計師的向往之地;另一方面被已有的刻板印象所累,公眾對其印象依舊停留在多年前,因行業門檻所限,近來其創新探索不為人所知。
誕生至今,中大紡織商圈已過而立之年,其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創新發展的要求、走向時尚的呼喚。是做被溫水煮熟的青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還是做攪動傳統紡織市場的鯰魚、繼續**未來?選擇不言而喻,但從何處著手卻考驗著其魄力和智慧。改變,是幾經大風大浪的中大紡織商圈的現狀,也是其邁上新征程必須完成的功課。
崛起:以快制勝崛起:以快制勝
“人氣比去年年底更旺”“復市后出貨量增加了30%”……盡管疫情還沒過去,中大紡織商圈幾乎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商圈里采購商絡繹不絕,瑞康路上車來車往,一副復工復產忙的景象。
頑強的生命力,似是寫進了中大紡織商圈的基因。其誕生就頗具偶然性,在上世紀80年代海印橋底形成了擺賣毛線、布匹的地攤商販聚集地,后因市容整治于152 0173 3840年被統一遷移至現在中大布匹市場的所在地。此后,廣州也成為全國****的服裝集散地,伴隨著珠三角工業化的浪潮,搶占先機的中大紡織商圈迅速崛起。
“從某種意義上,中大紡織商圈一直隨著時代發展在
孫秀書從2001就來到這里,見證了鐵皮棚變身為簡易商鋪、再到廣州國際輕紡城、珠江國際紡織城、長江(中國)輕紡城等大型商業實體的崛起。如今,“全國面料看廣東,廣東面料看中大”的口碑積累了超過30年的歷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周邊城中村的廉價空間和勞動力,原始而快捷的“現場、現貨、現金”的交易方式等加速了中大紡織商圈迅速崛起,也為如今的困境埋下了伏筆,交通擁堵、人員過密等一度成為各方詬病的“老大難”,再加之以杭州柯橋為代表的全國其他競爭者的壯大,引行業之先的中大紡織商圈也面臨“船大難掉頭”甚至“掉隊”的挑戰。
“面料產業鏈的完整性至今依舊是中大紡織商圈的‘**’,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在廣州輕紡交易園執行總經理楊志雄看來,盡管全國市場日趨激烈,但多年的積累和口碑,讓中大紡織商圈的優勢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喪失優勢,“北柯橋南中大”的行業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
完整的產業鏈體現在中大紡織商圈的面料來自全國,也銷往全國。“如果一款面料你在廣州國際輕紡城找不到,幾乎在國內都找不到。”廣州國際輕紡城相關負責人自信地說,該市場匯聚了近4000個國內外紡織品品牌商家,常年匯集數千萬種面料,“廣州國際輕紡城幾乎將面料的展示和集聚做到了**。”
“中大紡織商圈的面料總是快人一步,一個星期的更新甚至相當于別的地方一個季度,輔料的花樣也是層出不窮。”設計師何草梅所在團隊在2012年自創了服裝品牌ZIA,為了能更好地做設計,他們更是從杭州來到廣州,在她看來,中大紡織商圈依舊是設計行業繞不開的一個地方。
僅憑“快”字或許可以穩住當下,但想更進一步顯然不能只靠這三板斧。
轉型:各顯神通
探討多年,轉型升級幾乎已經是共識。但如何走?顯然不止把布料的展示和集聚做到**這一條路。
包括廣州國際輕紡城在內,廣州輕紡交易園、珠江國際紡織城、長江(中國)輕紡城這4家龍頭市場在中大紡織商圈有著四巨頭之說,龍頭大型商業實體之間也很默契地錯位發展,他們的探索也代表著中大紡織商圈的轉型升級方面的嘗試。
“我們瞄準‘微笑曲線’兩端,重心放在創意設計、版型定制、產業融合等方面。”楊志雄表示,如今面料貿易方面的商鋪僅占廣州輕紡交易園的三分之一,2000多家商戶企業中超過60%具有面料創新研發和服裝創意設計實力。
漫步廣州輕紡交易園,道路通暢,園區兩旁的建筑頗具設計感,與公眾熟悉的創意園無異。其也成為國家工信部**批認定的全國“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也是“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傳統銷售模式是采購商選購,我們則是定制服務。”楊志雄說,面料是服裝行業的源頭,隨著全國競爭加劇,以前中大紡織商圈以快取勝的打法已經難以取得**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面料才是競爭力。所以,他們會分析中大紡織商圈的市場數據,提前研發*新的面料,打造“廣東時裝周”“面料趨勢周”“廣東省十佳服裝制版師大賽”等時尚營銷平臺,舉辦時尚盛事、趨勢發布等。
即使是行業龍頭,也會面臨危機。珠江國際紡織城總經理李志明表示,2016年他們面臨檔口租不出去的危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珠江國際紡織城將空置的倉儲區域整合,結果不少原創品牌看中這里適合展示的空間以及面輔料齊全、交通便利的優勢,在新客戶群體中走俏。
“有人‘挖到金子’,口口相傳,逐漸形成集聚效應。”李志明說,新客戶以年輕設計師為主,有闖勁有想法,在服務他們的過程中市場也不自覺地逐步轉型升級。疫情期間,直播經濟更是在珠江國際紡織城旺起來。
“一個晚上可賣出1萬件。”芷然服飾負責人說,為此他們還專門聘請了一個主播帶貨直播,而服飾樣品展示區正是*天然的直播場所。下一步,珠江國際紡織城將挖掘網紅經濟,把原創品牌的所在地打造成網紅打卡點。
如今,各大市場提出自己的改造計劃:長江服裝輔料廣場更名為“輔料時尚匯”,打造成輔料設計創意空間;銀嶺國際家紡城擬升級為“銀嶺國際服裝設計港”;原天雄市場已升級改造為海珠區萬達廣場,打造高端商業綜合體……
轉型升級的浪潮已經開啟,具體怎么走,中大紡織商圈的各大市場則各顯神通。“適者生存,特別是此次疫情更是開啟了新一輪的
未來:走向時尚
模特身著時裝,在由“虛擬演播”技術打造的秀臺上穿梭,不斷變化的舞臺展示著大學生的設計靈感……面對疫情,2020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依舊如期而至,與往年不同,本屆時裝周以“虛擬演播”的形式展現,通過網絡收看的形式向全社會展現。
對于服裝學子來說,這是他們告別校園的“*后一課”,也是走向設計行業的“**課”。“以前協助師兄師姐,今年是自己參賽。”嶺南師范學院的畢業生林宗元與搭檔獲得了本屆時裝周的銀獎,在他看來中大紡織商圈是這個專業耳熟能詳的地方和*佳的實習地。
作為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的主辦方,廣州國際輕紡城相關負責人表示,時裝周已經連續舉行15年,已累計輸送超過4.5萬名年輕設計師。
中大紡織商圈轉型升級,應該走向何方?打造時尚之都的呼聲漸高。
“來中大紡織商圈創業的80后、90后越來越多。”計文波表示,全球的時尚中心都在市中心,中大紡織商圈正好也在廣州中心區域。時尚中心的特征體現在時尚產業、時尚現象和設計師上,中大紡織商圈有著很好的底子,紡織面料產業與時尚產業有著天然的親緣性,廣州服裝院校眾多、中大紡織商圈設計師集中,目前*缺乏的是時尚氛圍、時尚現象,“所以要想辦法把年輕人吸引過來。”
《海珠區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5年)》對中大布匹市場所在的鳳陽街區也提出產業目標,一是基于布匹專業市場改造發展品牌設計、布匹供應鏈管理、時尚會展等高端服務環節。二是利用布匹市場釋放產業空間,打造環中大的國際技術孵化轉化功能載體。背后的思路正是存量改革、增量創新。
“中大紡織商圈缺少代表性的服裝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只有‘星星’沒有‘月亮’。”楊志雄表示,廣州輕紡交易園已經集結了超過3000名設計師,他們的目標就是培養出中大紡織商圈走出的全球知名設計師和品牌。
在楊志雄看來,中大紡織商圈是華南的時尚源頭,能長出有生命力的東西,“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星星’變成‘月亮’。”
行業不能因出現早晚判斷其價值,與時俱進才能永葆青春。從面料貿易到面料設計,打造時尚之都對中大紡織商圈來說,有挑戰,有陣痛,也會有脫胎換骨的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