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4月23日下午,作為灣區(廣東)時尚文化周的重要活動,紡織服裝非遺“雙創”交流研討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時尚灣區·非遺新造”雙創共建倡議》正式發布。
本次會議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主辦,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和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承辦,得到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以及各地區文旅部門、非遺保護單位的大力支持和踴躍參與,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顏永樹、四級調研員桂水兵,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陳志明、主任楊寧,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旅局一級調研員李有國,廣州市白云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郭興陽,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計文波,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副會長汪凡、副會長梁焯權,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劉岳屏以及各地紡織服裝相關非遺項目保護單位、服裝院校、企業家和設計師們等40余人共同出席。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非遺“雙創”迎接新發展
近年來,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圍繞“非遺時尚”開展了多方面工作,包括:建立了廣東紡織服裝非遺傳承振興基地,創建非遺作品展示、體驗、交流空間;與乳源、連南、東莞等非遺傳承地合作開展非遺服飾設計大賽、采風匯報會等活動,促進企業、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合作創新;利用廣東時裝周平臺多次舉辦非遺服裝發布會,評選出了二屆廣東紡織服裝非遺推廣大使;舉辦了多期民族刺繡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正是新時期“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灣區(廣東)時尚文化周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應運而生,旨在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建設、發展時尚文化產業搭建有力的推廣平臺。紡織服裝非遺“雙創”交流研討會作為灣區(廣東)時尚文化周的重磅活動,促進全省紡織服裝相關非遺項目交流合作,推動非遺在時尚產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本次會議在白云區召開,目前白云區正在積*打造時尚之都,擬建時尚博物館等項目,推動時尚產業發展。會議開始,廣州市白云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郭興陽**介紹了白云區在非遺方面開展的工作情況,具體有四個方面,包括提供資金支持非遺傳承工作、促進非遺產品開發、加大非遺宣傳力度、促進非遺與文旅結合發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有發展潛力的區域,白云區不僅在地理位置、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等方面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擁有十分豐富的非遺項目,文化產業十分發達,非遺與時尚結合的發展大有可為,白云區希望更多設計師、專家學者能共同參與,提出專業意見,發揮各自所長,助力白云區的非遺工作進入全新的階段,推動白云區的時尚、文化、旅游產業在新時期的融合發展。
凝聚全省紡織服裝非遺力量
《“時尚灣區·非遺新造”雙創共建倡議》正式發布
為響應國家“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號召,按照《廣東省“十四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實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牽頭發起了《“時尚灣區·非遺新造”雙創共建倡議》。
會上,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劉岳屏宣讀了《“時尚灣區·非遺新造”雙創共建倡議書》:一是共同構建省市區(縣)三級聯動的服務網絡;二是共同促進服裝企業、設計師與非遺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的深入合作;三是共同積*開展非遺展演、展覽、展示活動;四是在堅持維護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共同搭建全省性非遺全方位多維度交流合作的平臺,為廣東文化強省、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倡議得到了全省紡織服裝相關非遺項目保護單位、服裝院校、服裝企業、設計師等機構的積*響應,首批響應簽署倡議的單位有: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
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
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
佛山市順德區富德工藝品有限公司
廣州市狀元坊戲服有限公司
新天成香云紗成藝曬莨廠
中山市小欖鎮商會
潮州市抽紗公司
乳源瑤族自治縣文化館(乳源瑤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廣東普麗衣曼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廣州市生活在左服飾有限公司
廣州小茹裙褂設計室
廣州墨話通服飾有限公司
廣州成曉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深圳哈吶國際時尚發展有限公司
廣州尚睿服飾有限公司
中山市大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中山裝文化館
慧霞維波樓·嶺南旗袍文化館
接下來,響應倡議的機構及個人將加強非遺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優勢互補,推動紡織服裝相關非遺項目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紡織服裝類非遺順應社會發展和時代潮流不斷發展進步、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交流出新知
各方發力掀開非遺發展新篇章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設計師甚至
圍繞“非遺保護單位如何活化傳承、跨界合作、創新發展”的議題,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黃艷、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任楊寧、乳源瑤族自治縣文化館非遺中心負責人韓雨作為代表,分享了各地非遺保護單位開展的工作情況,希望更多設計力量的加入,助力非遺雙創向當代化、生活化、創意化、創新化發展,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共同做好非遺的傳與承;新天成香云紗成藝曬莨廠謝勤經理,瑤族服飾傳承人趙詠蘭提到香云紗、瑤繡等非遺屬于傳統技藝,缺少活力,傳承工作遇到瓶頸,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加入,注入新鮮元素帶來創新想法,才能突破發展。
針對非遺保護單位代表及傳承人指出人才缺乏的問題,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金憓院長、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主任蔡蕾分享了院校在非遺進校園、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的工作,希望政府主導、行業協會提供支持,共同搭建平臺,加強各方合作與交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加入到非遺工作來。
聚焦“傳統文化項目如何通過申遺提升非遺保護工作水平”的議題,中山裝文化館館長劉璇、慧霞維波樓·嶺南旗袍文化館負責人張慧霞分享了推動中山裝文化、嶺南旗袍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申遺工作和價值轉化工作,作為廣東服裝人,他們亦正在努力推動傳統服裝的創新應用和市場開發,亦正在學習非遺雙創的經驗,為未來的非遺時尚發展打好基礎做足準備。
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計文波指出推動非遺與時尚結合的工作不能流于表面,設計師要發自內心帶著激情的參與,要落實到行動,上升到意識中。針對下一步工作,他對廣東設計師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交流多一點,設計師要與非遺傳承人、與市場多點交流,了解各方實際才能做好設計工作;二是加強對非遺及傳統文化的價值研究,深入了解這些優秀文化底蘊,將非遺工作上升到意識上,落實到日常穿著中;三是設計要與時代結合,運用好非遺元素,創新要精彩、才能吸引更多人喜愛非遺穿著非遺。同時,計會長深切希望政府與協會能提供支持,舉辦非遺大會等活動,搭建平臺,推動非遺時尚產業的真正落地。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顏永樹處長在總結發言中,對省服協舉辦的這次交流研討會表示高度的認可,也非常高興邀請到設計師、機構、院校等各界代表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多維度的對話。針對會議主題及與會嘉賓的發言,顏處結合“時尚灣區·非遺新造”主題提出6個重要觀點:一是何為“非遺”,傳承的是技藝和記憶;二是何為“新造”,包括新的人群、新的模式、新的價值、新的審美、新的價值;三是何為“非遺設計”,需要有溫度、有故事、有創意、有設計;四是政府在非遺中扮演什么何種角色?政府需要做好加強人的保護與培養、完善法的保障、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在傳播的過程中傳遞中華文化的精髓等四個方面的工作;五是何為活態傳承?活態傳承要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傳承,要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進行發展傳承,為此政府會為非遺打造適合生存生長的環境;六是何為跨界合作,政府將一手牽著傳承人一手牽著設計師,一起探索非遺融入生活的可能,碰撞出帶有中國味道的時尚作品。
會議*后,顏處呼吁中國當代設計師向必須向中國傳統文化尋找力量,希望非遺永遠成為中國設計的加油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