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今年C&A、Forever 21等國際服裝品的銷售一片慘淡,退出中國市場、業績持續虧損、大面積關店等消息不絕于耳。為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國際服裝品牌到底應該如何“自救”?
經營不善國際品牌“敗走”
日前,快時尚品牌C&A發布公告稱,其中國業務出售工作已經完成。該品牌董事會主席表示,中國市場曾是C&A品牌重要的銷量增長市場,但由于中國市場較為復雜,且考慮到疫情對零售行業的影響,C&A選擇出售中國業務并撤離出中國市場。
C&A進入中國市場已有13年。相比其他快時尚品牌,其擴張速度較慢。截至目前,該品牌在中國僅剩約60家門店,而其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量也僅有558萬人左右,遠低于優衣庫、H&M、Zara等品牌,市場知名度相對較低。如今,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后的C&A雖對外表示目前尚未有債務,但僅剩歐洲市場的它未來發展前景依舊嚴峻。
除了C&A,2020年6月,潮牌*度干燥(Superdry)對外表示提前終止與中國赫基國際公司的合作關系,收回對中國業務的控制權,自7月起將關閉所有銷售渠道。據悉,該品牌在中國市場持續虧損,經營壓力大,再加上疫情的影響,難逃“敗走”的結局。
實際上,近兩年不斷有一些國際服裝品牌“敗走”中國市場。2018年8月,被譽為“英國高街鼻祖”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宣布終止中國業務;2018年年底,英國街牌New Look中**店全部關門;2019年,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作別中國市場。如今,疫情加快了經營不善品牌的撤退速度。
持續虧損品牌危機加深
截至目前,多家國際服裝品牌發布了階段性業績報告,快時尚品牌、牛仔品牌以及潮牌均出現虧損。作為快時尚行業的領頭企業,優衣庫的業績也不容樂觀。在截至5月底的第三財季內,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營業收入約219.34億元,同比下降36%;凈虧損高達6.4億元。盡管該集團表示,在部分地區疫情緩和后,日本優衣庫、GU品牌業績有所回升,大中華地區優衣庫實現收益,但由于前三財季的影響,公司預計第四財季仍有追加虧損的風險。目前,迅銷集團已經下調了全年度業績預測的多項指標。
在疫情期間,Zara也頂不住了。2020年**財季報告顯示,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銷售額僅為266.44億元,同比下降44%;凈虧損33.02億元,這也是該集團有史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
H&M在2020年前六個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23%至634億元左右,僅第二財季就虧損50.47億元。Gap三個月的虧損額高達4.23億元。
牛仔巨頭Levis和Lee同樣沒有逃過虧損的命運。2020年第二財季,Levis銷售額僅為34.93億元,同比下跌62%;凈虧損了25.52億元。而Lee母公司Kontoor Brands在上半財年內的銷售額下滑32%至58.27億元,凈虧損了2.46億元。
除上述品牌外,美國時尚品牌Guess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財季內,公司總收入下降41.7%至27.22億元;凈虧損1.39億元。按地區來看,其在美洲、歐洲以及亞洲地區的收入均下滑40%左右。
關店、
為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各大國際服裝品牌想方設法“自救”。關店成為各大品牌的一個選擇,Zara、Gap均開啟關店模式。其中,Zara在2020-2021年期間預計將關閉1000-1200家實體門店,占總門店數量的13%以上;而Gap將在2020年凈關閉225家全球門店,并預告2021年將關閉更多門店。
線下店面收縮的同時,加快電商布局也成為不少品牌的選擇。其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宣布將進一步整合全球銷售網絡,投資約218億元,到2020年底實現旗下品牌的所有產品均可在線上購買。同樣,Guess也表示將把數字化作為公司發展的**要務。服裝行業專家吳少波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與實體門店的高成本、低效率相比,電商業務成本更低,覆蓋的銷售范圍更大。吳少波認為,疫情倒逼服裝品牌思考如何減輕經營負擔,如何更好的將線上線下渠道整合、高效率運營。
盡管有些品牌離開了中國市場,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市場依舊是大批國際服裝品牌寄予厚望的地區。據悉,優衣庫僅6月和8月兩個月就新開了26家門店;Gap和H&M新開四家門店;而李維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也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前升級或開設30家門店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優衣庫、Zara先后宣布將首次參加進博會。
吳少波表示,國際服裝品牌撤退、關店與在中國市場新開店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市場在疫情期間的恢復速度明顯快于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市場的消費群體龐大,消費需求依然存在,國際服裝品牌若不是自身經營艱難是不會放棄在中國市場發展的。
此外,吳少波還提到,目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未來不排除有更多國際服裝品牌持續虧損甚至撤退出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同時,盡管部分國際服裝品牌已經意識到電商業務的重要性,但能否與時俱進地推行、落地還存在一定未知數。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