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日前,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清潔染整研究團隊與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在貴州冊亨布依族自治縣政府支持下,建立了植物靛藍染色工廠。該廠將在天津工業大學的科技力量支持下,發展當地具有民族特色的靛藍產業,將形成包括藍草種植、靛藍染料的制備、靛藍染色,以及靛藍相關日化用品、保健品等系列產品生產的產業鏈,并帶動當地產業旅游業發展。
目前,企業正式投產不到1年,直接解決當地
為決戰脫貧攻堅,貴州省提出發展民族特色服裝產業的思路,推出了“錦繡計劃”,冊亨縣從中看到契機。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貴州省冊亨縣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的藍草為當地布依族人制靛、染色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據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鞏繼賢介紹,藍靛染布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對于盤江流域的布依族來說,藍靛染不僅是民族傳統技藝,而且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近代以來,布依族傳統的靛藍染色技術流失嚴重,工藝過程完整性下降,造成植物靛藍手工染色產品色牢度低等問題。研究植物靛藍傳統染色技術的復原,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植物靛藍的利用及原生態紡織品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清潔染整研究團隊從2016年開始與貴州冊亨布依族自治縣及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進行植物靛藍染色研究,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科技力量。
該研究團隊通過借鑒傳統的自然發酵思路,基于全細胞生物催化技術,通過全細胞生物催化劑構建、生物還原的電子傳遞過程分析、生物還原過程植物靛藍分子演化行為分析等研究,構建了清潔高效的植物靛藍生物還原染色技術,實現基于生物還原的植物靛藍染色,開發出系列植物靛藍染色產品。
該研究為發展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印染加工技術提供了新的思路,對于發展綠色印染技術,實現生物質資源的利用,助力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都具有積*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申請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3篇。相關研究獲批并完成大學生創新項目1項,被評為2018年在天津市高校“新時代生態文明實踐行”主題實踐活動優秀項目。
文|天津工業大學武冰潔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