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作為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產業用及
本屆會議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下非織造布產業的責任與創新”這一主題,邀請了相關政府部門、全球行業組織、高校、研究機構和重點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非織造布行業的投資、技術創新、社會責任和產業鏈協作等議題。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致力于為行業搭建一個高
中國
孫瑞哲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正在謀劃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紡織“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定位將進一步提升。
中國紡織行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紡織行業從傳統的衣著領域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延伸,從原來的關乎人民的生活質量,延伸到關乎人民的生命質量。紡織行業是解決民生和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總理曾在今年兩會上說道,全國有6億人口月均收入1000元。因此,紡織行業還肩負著吸納
隨后,他對非織造布行業提出幾點希望,**,希望行業從內需出發,構建更加完備的產業應用的生態。今年的疫情帶動了個人防護設備如消毒濕巾等產品的巨大需求,同時市場的消費理念、經濟的發展結構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產業應該把握住機遇,不斷完善產品供給,加快拓展在醫療衛生、健康養老、土工建筑、農業、過濾、汽車等領域的應用空間。今年兩會期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兩會代表委員形成了一系列提案,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圍繞著產業用紡織品在國民經濟與民生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其次,希望行業從創新出發,構建更高質量的產業供給體系,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驅動內涵型的增長,開展核心原材料重點產品關鍵工藝、關鍵裝備的研發與應用,解決產業中的卡脖子等問題,形成系列化高端化的原輔料保障供應體系,加強非織造專用成套設備及相關核心零部件的聯合攻關與應用。
再次,希望行業從合作出發,構建更高水平的產業開放格局,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行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加強在產品產能技術資本
*后,希望行業從價值出發,構建更負責任的產業發展模式。很高興看到非織造布行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同時,也很高興看到非織造布產業的綠色發展創新聯盟能為中國紡織工業在社會中的新認知作出更大貢獻。當下,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的重要課題。在國際上一些重大場合,大家經常說到一個詞: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它應該成為我們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價值觀,同時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商業模式。我們產業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強化清潔生產和綠色創新,提高綠色
●非織造布行業勇擔社會責任●
一直以來,非織造布行業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領導下,重視社會責任,積*開展國際合作,協調產業鏈立場和行動,在綠色供應鏈、
隨著非織造布產業快速發展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社會各界對產業的社會責任工作更加重視,通過一份正式的報告向利益相關方和公眾溝通行業發展情況尤為重要。為此,2020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賽得利合作,又編寫了《2016/2020中國非織造布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會上,高勇、李陵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賽得利集團總裁張文濤共同為這份社會責任報告揭幕。
為了落實非織造布行業的社會責任發展戰略,合作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加快綠色環保纖維材料和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特聯合行業骨干單位在2020年8月發起了關于成立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非織造產業綠色發展創新聯盟的倡議,得到了多方響應,并在本次會上舉辦了非織造產業綠色發展創新聯盟的啟動儀式。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中產協水刺非織造布分會會長、杭州路先非織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蕓,中產協紡粘分會會長、浙江朝隆
●后疫情時代的產業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全球非織造布產業鏈的穩定和安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當前非織造布行業發生了****的大幅度波動,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如何理性看待目前的行業情況,疫情后非織造布行業將如何發展?對此,來自中國、美國和歐洲的非織造布行業組織的負責人在現場做主題報告,詳細分析了當前的行業情況、主要挑戰和應對策略。
李陵申從2019年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發展概況、新冠疫情期間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的貢獻、新冠肺炎疫情后非織造布產業的社會責任戰略、非織造布產業的總結和展望四個方面進行了闡釋。他介紹道,2019年我國非織造布的產量622.3萬噸,同比增長4.89%;中國
今年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在中國紡聯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時間投入到抗擊疫情戰斗中。疫情期間,我國新投資的熔噴非織造布生產線超過1000條,大量的SMS生產線轉產熔噴非織造布,日產能超過2000噸。
他還表示,中國非織造布行業社會責任戰略是加強與產業鏈利益相關方的對話和協作,通過**行業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創新,推動應用創新,推動行業穩定增長和持續發展,創造價值、共享價值。2020年是“
隨后,美國非織造布協會(INDA)主席Dave Rousse通過視頻會議和與會嘉賓分享了北美非織造布行業的*新動態。他表示,在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的情況下,非織造材料在
歐洲非織造布協會(EDANA)總經理Pierre Wiertz針對EDANA在抗擊新冠疫情中所作的貢獻進行了概述。他介紹到,新冠疫情發生初期,EDANA為中國口罩制造商采購熔噴非織造布。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EDANA在其官網及領英創建了新聞版塊,通過報道非織造材料生產企業為醫療保健系統所做的工作,以提高利益所有者對于非織造布行業的認知。基于EDANA在非織造布生產商和加工商之間的紐帶作用,EDANA作為醫用和防護口罩供應鏈系統的代表與
北京海關通關處科長程麗坤介紹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出口和質量監管情況。上半年,中國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長了32.4%。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了23.6%和46.4%。3月1日~5月16日,全國驗放出口防疫物資總額為152 0173 3840億元,其中包括509億只口罩,2.16億元防護服,10.4億雙外科手套。今年以來,海關總署先后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出口防疫物資資質安全監管的通知,現場海關按布控指令會現場查驗驗證貨物是否屬于醫療器械、是否與醫療器械注冊證一致等問題,也會對企業質量安全承諾書或檢測報告進行評定。她建議,出口企業在報關前應當甄別相關認證證書的真偽,以免造成損失。目前,國家藥監局網站對出口新冠肺炎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等產品設立了專門的查詢渠道并動態更新相關信息,企業可以及時關注。
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戰略與信息研究室副主任王紅秋介紹了高性能聚丙烯原料的技術創新和思考。當前,全球聚丙烯行業原料進一步向多元化、成本*低化方向發展,產品向高端化、功能化、差異化方向發展。2019年我國聚丙烯產能、產量、凈
賽得利市場經理孔蔓菱介紹了賽得利非織造布產業的綠色發展。近年來,中國濕巾市場保持持續高增速發展,2013年~2017年期間,我國濕巾市場規模年增速保持在20%及其以上,2018年中國濕巾市場規模已經與美國市場相當。產品市場需求不斷提升,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各消費時代的可持續觀點也在隨時變化,“80后”消費者追求物有所值的可持續,“90后”消費者對品牌方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00后”消費者一直積*踐行可持續生活。賽得利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目前已經建設了5家VSF纖維工廠,1家萊賽爾纖維工廠,1家VSF紗線工廠,2家非織造布工廠,VSF纖維總產能約為140萬噸。
●非織造布行業的
東華大學教授靳向煜以濕法成網水力纏結材料制備及性能研究為題,從濕法水刺非織造材料制備、材料干/濕態力學性能研究、水刺能量與材料分散性、材料的手感性能評價、材料的分散性能評定5個方面進行了演講。他表示,濕法水刺基材具有可生物降解,易識別,低成本,以及良好的吸收性、濕強、可分散性性等優點,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鋼進進行了關于熔噴聚丙烯駐*體非織造布研究進展的主題演講。聚丙烯無紡布具有纖維超細、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低空氣阻力、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具有高效的深層過濾性能,價格相對其他材料較低,制成的濾材具有低流阻、高效率、除塵滅菌多功能的特點,是目前駐*體空氣過濾材料的**材料。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錢曉明在闡釋微納米技術現狀及其在非織造布中的應用時表示,全球納米纖維產品市場穩定上升,2015-2020年以年均38.6%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達到近40億美元的規模。具有多功能、高附加值的微納米纖維材料因制備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而成為全球競爭的熱點。
北京量子金舟無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輝講述了熔噴非織造行業在“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方向。該行業在“疫情”期內呈爆炸式增長,熔噴生產線臺數從2019年200臺增長到2020年的5000臺,熔噴織造布產能從2019年10萬噸增長到2020年200萬噸。產能的飛速增長也給行業帶來了一些混亂,未來產品多樣化開發是行業的發展方向,幾個重要領域分別為:空氣新風過濾、水凈化過濾、汽車隔音吸音材料、服裝保暖材料、工業、民用擦拭材料。
現場,貝里國際集團醫療、衛生和特種材料事業部亞洲區產品開發&技術服務經理高俊英,浙江傳化化學集團有限公司無紡布項目部經理王進偉,分別以非織造醫用防護材料的創新與應用、非織造布功能助劑的應用及趨勢為題進行了演講。
當日下午的會議還舉辦了國家標準《兒童口罩技術規范》解讀及創
兩天論壇下來,觀眾紛紛表示這是一個高質量的交流平臺,這里有*前沿的發展趨勢、*專業的行業分析,該平臺對促進行業把脈市場、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參展觀眾及展商表示,論壇+展會可以說是“王炸組合”,既能掌握先鋒的理論知識,又能看到企業真實產品的實際情況,此次展會干貨滿滿。
重要提示
觀眾入館參觀請務必攜帶本人身份證,確保所持證件信息、觀眾登記系統信息與本人一致方可入館。
*本屆展會入館將采取刷身份證+人臉識別雙重核驗方法,故請務必隨身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
*非中國大陸公民需攜帶與登記信息一致的護照或其他有效證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