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為進一步鞏固產業競爭優勢,完善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發展
關于推動全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紡織服裝產業是江西省傳統優勢產業,在外貿
總體要求
(一)發展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問題導向,以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服務化為發展方向,主攻產業承接、產業鏈完善和品牌提升,進一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把我省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紡織服裝產業高地。
(二)發展目標
全省紡織服裝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較高知名度的品牌產品。到2023年,全省紡織服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級,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到2500億元;紡織服裝
(三)發展方向
以服裝家紡、棉紡、化纖、
重點任務
(一)加強技術創新。立足化學纖維、紡織印染、服裝家紡三大細分領域,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引進國內外高端設計
(二)完善產業配套。針對江西省印染
(三)壯大企業實力。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計劃,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等方式做大做強,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行業龍頭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一批細分行業和細分市場領軍企業、單項**和“小巨人”企業,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積*推進服裝企業“個轉企、小升規”培育工作,建立“小升規”企業培育信息庫,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推進智能改造。大力推進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紡織服裝裝備的應用,支持企業應用智能吊掛系統、柔性整燙系統、自動轉杯紡、數控化印染等裝備,打造一批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支持企業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云、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積*探索“服務型”制造,為用戶提供一站式、互動式的柔性設計解決方案。依托江西聯通工業互聯網等云平臺,組織紡織服裝企業上云,打通物料供應、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推廣、維保服務等生產鏈全環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五)推動綠色發展。支持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源頭減量和廢棄物資源化等技術改造,全面落實
(六)開拓國內外市場。適應消費結構和消費升級變化趨勢,在拓展國外市場的基礎上,構建多元化市場渠道,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著力開拓國內市場,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紡織服裝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三品”戰略和**戰略,以服裝家紡品牌建設為重點,著力培育產品品牌、制造品牌和區域品牌,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
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稅支持。統籌現有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主要用于支持技術創新、智能化改造、品牌建設、產業集聚、綠色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落實增值稅降稅率政策及相關配套改革政策,組織實施紡織業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工作。
(二)加大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差異化、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滿足紡織服裝企業有效融資需求。支持紡織服裝龍頭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延伸產業鏈,推進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引導融資擔保機構為紡織服裝類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弱化反擔保要求,保持低擔保費率。鼓勵保險公司積*發展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為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風險保障。
(三)加大人力支持。建立政府主導、職技院校和企業為主體的校企合作機制,建立紡織服裝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各設區市在紡織服裝企業密集的縣區設立技工院校,為企業定向培養所需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并給予資金和項目支持,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支持紡織服裝領域企業、職技院校申報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相應補助資金;鼓勵一線工人參與我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持紡織服裝領域開展職業技能大賽,給予相應獎勵。對在紡織服裝企業就業的40歲以上本省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貧困勞動力等各類重點就業群體,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
(四)加大用地支持。對于納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紡織服裝產業項目,使用國家配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對確實無法納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的,支持優先通過消化存量土地解決項目所需建設用地。樹立“畝產論英雄”理念,保障全省紡織服裝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五)加大科技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紡織服裝企業參與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瞪羚企業的紡織服裝企業予以相應政策支持。鼓勵紡織服裝企業參與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對科技含量高的紡織服裝項目納入項目申報指南,申報成功后以科技計劃項目形式予以支持。
(六)加大市場支持。加大對紡織服裝國家外貿
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工業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相關省直部門建立定期協商機制,統籌推進有關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加強協調,明確目標任務,建立互聯互通的工作機制。相關省直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密切協作,形成工作合力。有關紡織服裝主產區也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加快紡織服裝企業專利費減繳審核速度,落實專利優先審查政策,縮短專利審批周期。優化紡織服裝企業電力基礎設施接入,進一步減少辦電環節,降低用電成本。
(三)加強調度推進。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建立健全定期調度通報制度,及時通報全省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情況,對發展成效顯著的地區予以通報表揚,對工作滯后的市、縣(區)加強指導和督促。各地、各部門要及時總結和宣傳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營造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