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大地正暖,春耕當前。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長江流域江蘇棉花相對集中的蘇中、蘇北地區今年的備耕工作相對滯后,起色淡然。
一、江蘇地區營養缽育苗移栽訂種稀少、麥后棉面積有望增加。鹽城市大豐區一種業公司是當地為數不多的仍堅持每年接受預訂供應棉種的供種企業之一。去年冬天至今春,該公司共收到本區及在沿海租地的異地農民棉種訂單600余份,品種為“蘇棉3號”,大概可種植1000畝面積。該公司表示,目前還在訂種期,門市部偶有老年農戶前來咨詢或訂購,但數量較少。由于當地有些農戶喜歡種植“麥(油)后棉”,所以預計在小麥或油菜收獲后會有農戶需求晚播棉種。
二、從江蘇其它棉區看,棉種供應不容樂觀,原有一些擬種戶因受疫情影響打消了植棉念頭,多地棉種供應企業也不再供種,整體供種情況較往年沒有太大變化。若疫后棉市尚能挺住,預計農戶仍有擴大“麥(油)后棉”面積的可能。
三、長江流域部分棉農恢復植棉意向。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20年長江流域意向種植面積下降近20%。通過宏觀分析,今年南通、鹽城等傳統棉區的植棉面積幾乎無回升可能,但據當地農業部門反映,從2018年起,江蘇省將棉花種植補貼政策制定兌現權限下放到了市(縣),并且相應提高了補貼額度。大豐區2018年落定的植棉補貼為每畝500元,比往年的每畝260元多出240元,近乎雙倍。近年來,蘇北農民種棉畝收入在152 0173 3840元左右,加上勞務投入接近平支,這每畝500元的補貼可以作為農民植棉的純收益。因此,有不少農戶開始打探,產生恢復種棉意向。
四、備耕暫無“大動作”。江蘇棉花生產技術措施較為先進。種植方式現在主要有營養缽育苗移栽和麥后地膜棉(或直播),當前處于育苗苗床準備期,包括置留床位、翻土耙細上肥、覆膜培肥增溫等,通常在3月底完成制缽,清明節前后視地溫決定播種育苗時間,4月底移苗大田,4月底5月上中旬開始麥后晚播棉生產。因播期遲,晚播棉產量品質略遜于移栽棉,畝收益千元左右。據對大豐4個調查鎮的了解,新冠疫情對農戶棉花春耕影響甚微,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供應充足,隨用隨買。但因為種植面積有限,一些老年散種農戶與培育蔬果苗秧時一并備床育苗。備耕投入較少,多數農資可以沿用往年,投勞也不用外請。總體上的棉花備耕是不溫不火,較為淡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