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為加快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技術的示范推廣,促進蠶桑產業
來自漢濱區、石泉縣、平利縣、旬陽縣人工飼料小蠶共育示范點業主及農技站(蠶桑中心)負責人、陜西省蠶桑重點實驗室、安康市蠶種場負責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陜西省蠶桑絲綢協行業會、安康市發改委、安康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60余人參加會議。
會前,參會人員前往漢濱區頂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沈壩鎮)現場觀摩。錢永華和漢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天保為陜西省蠶桑體系人工飼料小蠶共育示范點揭牌。安康市蠶桑研究所所長陳正余研究員現場講解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技術要領。
中共漢濱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蘇靜致辭表示,2021年,為加快推進漢濱區蠶桑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安康蠶桑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因勢利導,出臺了《漢濱區富硒特色產業獎補支持政策》,將小蠶共育、規模化養蠶、蠶室改造、經營主體服務帶動納入獎補之列,支持鼓勵蠶桑龍頭企業、經營主體、蠶桑大戶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之路,推動蠶桑產業轉型升級,鞏固基礎、利用資源、提質增效,努力實現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交流發言中,來自漢濱區頂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方益平說道:“我們實施小蠶人工飼料喂養,共育蠶種152 0173 3840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村蠶農沒有一戶發生蠶病,平均張產達到100斤,農戶反映良好。”
石泉縣羅濟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羅平根據自己的體會,總結出了小蠶人工飼料共育技術有六大特點:不摘枝稍桑葉,提高了桑園產葉量。減少人工投入,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免費提供物資,減少了養蠶投入。學到了新技術,增強了養蠶信心。避免中毒感病,保障了養蠶安全。本技術宜推廣,利于小蠶規模化。
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登章在做小蠶人工飼料共育工作安排時強調:“要認清形勢、搶抓機遇,促進蠶桑產業轉型升級。要總結經驗、理清思路,充分發揮人工飼料養蠶優越性。要多措并舉、齊心協力,認真做好人工飼料養蠶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市蠶桑中心統一制定技術標準,編制技術培訓資料,統一進行技術培訓,統一調運飼料、物料和材料。在飼養過程中,要認真總結成果經驗和存在問題,做好對比實驗研究,收集統計資料,為改造提升關鍵技術提供理論依據。同時要認真做好影像資料的收集和保存,對示范推廣過程中的具體技術細節多思考、多詢問、多總結,解決推廣過程中的技術難題,讓每個共育點體驗到人工飼料養蠶比桑葉養蠶的好處和優勢,加快人工飼料養蠶大面積推廣,推動蠶桑生產轉型升級,實現養蠶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蠶桑絲綢研究所所長蘇超研究員、安康市蠶桑研究所所長陳正余研究員分別以《蠶桑生產技術發展趨勢和人工飼料養蠶》、《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技術》為題做現場培訓。期間還為為全市17個人工飼料小蠶共育示范點授牌。
據了解,目前全省己設立人工飼料小蠶共育示范點21個,其中安康市17個(漢濱區11個、石泉縣4個丶平利縣1個丶旬陽縣1個),延安子長市1個,商洛市鎮安縣1個,漢中市城固縣1個,西鄉縣1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