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6月11日,由中國
陳建華等11位同志榮獲“中國紡織行業‘十三五’創新人物”榮譽稱號;王宗文等20位同志榮獲“2020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衛江等20位同志榮獲“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原副會長許坤元,副會長夏令敏,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秘書長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李陵申、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原副會長張延愷、楊紀朝等中國紡聯有關領導,中國紡聯第四屆理事會特邀副會長、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常務理事,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紡織協會,
表彰環節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秘書長陳偉康主持。
在過去的2020年,中國紡織工業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紡織強國目標基本實現,取得了高
他們的創新精神,為行業繼續奮發進取、攻堅克難、萬眾一心創新、創造、創業帶來了強大的正能量。正因為這些創新人物堅持創新,堅守本業,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定位,把創新作為根本動力,以新的眼界、新的格局、新的胸懷,切實推進了行業高質量發展。表彰、總結和學習這些創新人物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是建設紡織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宣讀了關于《關于授予中國紡織行業“十三五”創新人物榮譽稱號的決定》、《關于授予2020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的決定》以及《關于授予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的決定》。大會對創新人物進行了表彰,并頒發了獎牌和證書。
陳建華等11位同志榮獲“中國紡織行業‘十三五’創新人物”榮譽稱號。
王宗文等20位同志榮獲“2020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
衛江等20位同志榮獲“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
中國紡織行業“十三五”創新人物
穩根基夢圓紡織強國
“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產業制造根基更加穩固、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從規模、結構、速度到質量、效益、安全,產業發展躍上了新臺階。行業的支柱產業地位保持穩固、民生產業作用更加突出、國際化發展優勢更加明顯。行業在支持經濟發展、平衡國際收支、創造就業空間、促進文化繁榮、帶動三農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紡織強國”建設的核心維度“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
在這些創新人物當中,既有動搖國際化學合成巨頭壟斷地位,創新生物材料應用,“用玉米做羊絨衫”的劉修才;也有始終積*推廣**行業綠色循環發展,成就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專家的何旭平;既有打破國外對我國
2020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
危難中彰顯行業價值與擔當
2020年,中國穿越疫情陰霾,克服地緣政治等紛繁復雜的內外形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紡織工業作為重要的實體經濟、民生產業,表現出強大韌性,彰顯了新時代的行業價值與擔當。
2020年,由于紡織人的奮斗與拼搏,紡織強國主要指標基本達成,高質量發展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行業構建了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行業制造基礎不斷夯實,產業數字化、綠色化、精益化轉型加快推進,直播經濟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紡織行業積*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在這些創新人物當中,他們既有攻堅克難的學術帶動人、立德樹人的老師王銳;又有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帶領當地群眾就業致富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烏布力艾散·烏布力喀斯木;既有不斷品牌賦能,設計**,讓中國時尚“美耀”國際的金明;也有致力于
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
波動中**行業實現穩增長
2019年,面對市場需求不足與貿易風險提升的壓力,紡織服裝行業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轉變方式、優化結構、轉換動力,行業在波動中實現了“穩增長、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2019年,行業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要求,深入開展產業扶貧,加快綠色制造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應用,為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行業積*開拓多元市場,在穩外貿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2019年,紡織行業堅持創新**,切實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無論是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還是產業時尚創新能力,無論是可持續發展能力,還是產品開發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這一年,中國紡織工業絕大多數指標均已達到甚至**于世界先進水平,《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規劃的紡織強國目標已基本實現。
在這些創新人物當中,他們既有帶領百年企業創新突圍,以智能管理為依托,以自主研發為**,智能化轉型的實干家衛江;也有始終堅持“社會價值大于企業價值”,在醫用敷料領域以多元化、精品化破局求變的李建全;既有致力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定位,不斷推陳出新,在并條機領域精耕細作的沈方勇;又有帶領企業“走出去”積*海外布局,借殼上市以資本助力企業轉型,開啟“化纖+互聯網”新模式的倪德鋒……他們在各個領域的創新**,為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探尋了新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自2005年委托《中國紡織》雜志社承辦起,今年已是第十六屆,至今已累計表彰了300多名創新人物,創新人物評選活動也已成為紡織業界的標志品牌活動。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把握科學創新的發展理念,堅持科學創新的發展定位,推進科學創新的人才戰略。這正是多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中國紡織》雜志社推選“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所懷揣的一個理想,一份“初心”。
經驗分享
創新之火照亮強國之路
作為本次活動的戰略合作單位,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姚健進行了創新分享。他介紹,金輪針布始終秉持“做精做強,成為梳理器材行業**企業”的目標,已發展成為行業里**的上市公司,**產品覆蓋全領域的紡織梳理器材企業,擁有著行業**的生產、研發、檢測設備,在全球設立有六個技術服務中心。目前全球產銷量**,國內市場占有率超50%,穩居行業**。多年來,金輪針布在行業內外容積*利用各種資源,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構建了金輪集團、整機企業、標桿客戶、科研院校的“四位一體”研發平臺,并以產品開發和產品質量水平為主線,組建了技術研發機構,合力進行技術開發,實現了與客戶的共贏發展。
“十三五”期間,金輪針布積*響應行業號召,緊緊圍繞規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作用,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公司
“十四五”期間,金輪針布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一是,從業務出發,積*尋求國家“雙循環經濟”拉動消費的機會,拓展市場空間。二是,從管理出發,構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運用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為中國紡織行業“十三五”創新人物代表,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國良結合企業發展實際進行了創新分享。他表示,作為一名從事紡織行業40年的老紡織人,這些年來企業的成長一直得到了中國紡聯的關注和支持。“借今天這個機會,我想分享一些關于碳纖維領域的創新體會。碳纖維的輕重量、高強度決定了它在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領域的應用特質。多年來,從技術設備到產品,國外一直都對我國進行嚴密的封鎖。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研發掌握了世界*先進碳纖維技術,這是一個非常艱難又值得的過程。可以說,碳纖維就像航空航天領域的‘芯片’不可或缺,這也是我們一直感到自豪的地方。”
“在應用科技中*難做的是材料,在材料中*難做的是纖維,在纖維中*難做的是碳纖維,紡織行業對纖維工藝設備的認識是*深刻的。作為重點新材料,中復神鷹201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現在所有設備和技術均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十幾年的努力,終于走出了這條路,為國家做出了貢獻,這是紡織行業的榮光。”他表示,為了實現自主開發,中復神鷹花了幾十億元,十幾年時間,才實現了產業化生產,扭轉“卡脖子”局面。目前,公司產品供不應求,一萬噸生產基地即將投入使用。此外,公司還正籌備科創板上市。
2005年以來,張國良全身心投入到國產碳纖維產業化進程中,率領團隊先后完成了T300、T700、T800、T1000、M30、M35、M40級碳纖維開發和產業化生產,自2009年起研發采用“干噴濕紡”方法制得T700級及之后的碳纖維(國內**,世界第三家突破該項技術),打破了國外對國內碳纖維市場的長期壟斷。如今,中復神鷹已實現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規模化、產業化生產,打破了國外壟斷,并大大提高了重點領域關鍵材料的自主供給能力。
作為2020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代表,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建根**對自己時隔13年再次當選行業年度創新人物表示感謝,他表示,再次獲得這份榮譽,是壓力也是動力,他將繼續以創新為**,帶領永榮錦江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與合作者共享”的核心價值觀高質量發展。
他介紹,永榮錦江始終致力于打造“三個創新”,即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產品創新,有力推動了企業從價格競爭邁向價值競爭。其中,在制度創新方面,公司通過實施“鎖定高端、聚集轉型”的企業經營策略,從制度層面進行創新升級,持續推行及強化“鐵三角”管理制度。在機制創新方面,永榮錦江在內部全面推行“合伙人”機制;對外全面加強
為了實現“成為全球民用尼龍纖維技術**者”的企業愿景,永榮錦江將以自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為抓手,計劃在福州長樂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100萬噸/年高性能智化功能性綠色超纖數智化超級工廠項目,打造多品種多批量、高質量低成本、柔性制造和快速響應的工業4.0數智化超級工廠。預計未來3-5年,公司將實現規模及產能翻一番的目標。
誠然,創新是行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更是新時代企業發展的根本途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只有讓創新貫穿在行業、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全面推動紡織行業加速高質量發展。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必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站在紡織強國建設的堅實基礎上,高質量發展的“十四五”紡織工業需要創新的**,榜樣的力量,建設紡織強國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相信,中國紡織工業定將以“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實踐,以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譜寫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