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逆勢增長9.6%!來自海關總署*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紡織服裝累計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也相當亮眼。
在“穩外貿”政策支持下,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頂住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其中紡織品自4月以來連續9個月實現增長,服裝自8月后實現逆轉。紡織服裝出口連續5個月實現增長,直接拉動全國貨物貿易整體出口增長1個百分點,成為推動全國貨物貿易增長的重要動力。
出口競爭力穩定釋放,得益于海外市場消費需求的持續改善,但訂單回流,更重要的是國內紡織業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形成的巨大“磁吸力”,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國紡織業深度調整、提升發展
2020年,面對疫情挑戰,我國紡織服裝業總體運行情況如何?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產業,邁入“十四五”時期,紡織服裝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由中國
內需轉暖、出口逆襲,紡織工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近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發展整體處于深度調整轉型、著重提升發展質量的階段,2020年受疫情影響,紡織行業也受到了沖擊。”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表示,但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紡織行業各項運行指標呈現持續回升走勢,下半年我國紡織行業內需市場回暖趨勢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降幅從年初超過30%逐步收窄至前11月的7.9%。
內需是否得到改善,企業感受*為明顯。線下,趕赴上海參加國內的面輔料展,線上,首次參與
不僅出口總額在增加,出口結構也在調整。“紡織品出口額首次超過服裝,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2.8%,使得紡織行業出口結構發生變化。”高勇說,應該看到,下半年隨著海外經濟重啟,我國紡織產業體系的完善性和供應鏈運轉的穩定性優勢顯現,服裝出口逐步好轉,到年底出口額降幅已收窄至6.4%。
高勇介紹,回望“
從規模上看,目前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約占全世界的50%,化纖產量約占70%,出口總額約占三分之一;從綜合能力來看,我國紡織產業鏈從門類品種、產出品質,到生產效率、自主工藝技術裝備等方面,普遍達到國際先進或**水平。
根據前不久中國工程院發布的《面向2035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戰略研究》報告顯示,紡織工業已成為我國在全世界居于先進位置的五大產業之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評價說,紡織
邁向高質量發展,仍須讓創新更強、制造更綠、產品更優
展望“十四五”時期,面對需求總體放緩、國際貿易不確定因素增加,紡織產業應如何應對挑戰,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
“必須正視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行業差距,特別是我國紡織業在前沿科技自主創新、品牌及時尚軟實力、綠色發展主導能力、國際供應鏈掌控能力等方面的差距。””高勇表示,要強化制造體系優勢,解決好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在新格局中開辟新局面,實現新發展。
——科技創新更“強”,既要造的出,也要造的精、造的好。
“下一步,紡織工業應該解決從造的出到造的精、*終到造的好的問題,真正實現精準制造、綠色制造、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不少紡織企業深耕前沿技術創新。前不久,在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上,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紡紗智能化改造項目摘得大獎,憑借的便是其開發出的擁有多項自主
——生產制造更“綠”,既要對廢舊產品循環利用,也要使生產過程節能減碳。
“過去,紡織行業只關心末端污染控制,接下來要推廣到全過程控制,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治污。”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認為,采取清潔生產的工藝和裝備,尤其是綠色化學品的替代,應成為未來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溫宗國提出,從
——紡織產品更“優”,強化全產業鏈精細加工技術研發,以高端產品開拓市場。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未來紡織業應講好科學的故事、技術的故事、創新的故事和
“具體來看,就是要融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