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紡織淡季到來,聚酯市場需求支撐薄弱,近期聚酯產業鏈產品除長絲POY外,其他產品多處于盈虧邊緣甚至虧損境地,隨之而來的聚酯企業減產計劃也逐步增多,聚酯開工率也下滑至90%以下水平。滌綸短纖市場也不例外,5月中下旬以來,多家企業陸續公布檢修計劃。那么在低加工費疊加檢修增多預期下,后期市場又將如何運行?
除滌綸長絲POY盈利依舊較好之外,其他聚酯產品幾無盈利甚至已經虧損。聚酯工廠自5月中旬以來陸續公布或執行檢修,相應對PTA及乙二醇也形成一定壓制。但由于PTA及乙二醇現貨流通偏緊,原料價格卻相對抗跌,如此一來,聚酯產品的虧損程度也逐步加重。
以短纖而言,短纖企業加工費空間多按照900-1200元/噸計算,近些年多數企業煤改氣之后企業動力成本多有上升,故當前短纖企業加工費用核算到1100元/噸附近才算合理。
既往10年的走勢來看,每次企業盈利水平臨近盈虧點都會引發開工率的下滑。那么此次行情也不例外,5月中旬以來滌綸短纖價格已持續在盈虧線附近排行,加之淡季來臨,在市場有大量“低價貨”的背景下,企業也陸續開始執行或公布減停產計劃。
常規直紡短纖已有47萬噸/年的裝置處于停車中,后續已公布的計劃中還有61萬噸/年的產能待落實,若檢修計劃全部落實,至5月底行業開工率將降至83%附近。
所以盡管淡季行情下,直紡短纖市場也難有過于突出的表現,但本月檢修預期偏多,而下游在加工費空間良好背景下開工率下滑有限,總體供應收縮力度大于紗廠降負力度,6月行業存在小幅去庫預期,故整體6月份市場價格或相對抗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