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1中國(新鄉)高端紡織產業技術發展大會暨氨綸行業新階段協同發展論壇在新鄉市舉行。此次會議在氨綸行業處于近年來*佳市場狀態的背景下舉行,時下中國紡織化纖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階段,氨綸行業與大行業同頻共振,迎來一個“新時代”。大會旨在通過整個紡織行業的視角,分析氨綸行業發展現狀,探討氨綸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實現氨綸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本次會議是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新鄉市科學技術協會、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承辦,新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原巡視員、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原副會長賀燕麗,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杰,中國針織行業協會會長助理、副秘書長李紅,以及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鄧洪軍,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會長袁建龍,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偉,新鄉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侯蘭勝,新鄉市經開區黨工委副主席、管委會主任楊潔,氨綸分會原會長、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從登,氨綸分會新任會長、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德順等領導嘉賓出席,來自紡織化纖相關產業的領導、企業家、專家學者、技術骨干、上下游相關專業人士和新聞媒體約200人參加會議。
聚焦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方向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紡織及氨綸產業將圍繞“雙碳”目標、智能化、差異化、新型產業結構等領域、模式,迎接、探索新的發展。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表示,紡織化纖行業的體系優勢和規模優勢正逐步強化,已形成了全球規模*大、*完備的產業體系,通用纖維整體保持國際**水平,高性能纖維技術水平逐步走向與****水平并跑的新階段。氨綸是化纖領域的重要品種,更是紡織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近年來,氨綸行業快速發展,制造水平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120頭卷繞的應用,大大降低了能耗,穩定了氨綸的品質,為提升氨綸的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人們對健康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氨綸在終端用品中的添加比例也越來越高,使氨綸不再僅僅是傳統概念里“味精”,而是逐步成為各類終端用品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材料。陳新偉強調,在氨綸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要居安思危,氨綸相關企業要對市場現狀保持清醒的認識。希望企業在順境中依然可以繼續研發新品種,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全方位打造產品品牌,從而保證在任何市場狀態中都可以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陳新偉指出,在國家“雙碳”目標下,氨綸行業也要調整發展戰略,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抓手,促進產業升級,著力培育氨綸品牌,進一步拓寬氨綸的應用,打造氨綸行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提升氨綸行業競爭新優勢。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鄧洪軍表示,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國紡織業發展較早的省份,近年來以新鄉化纖為代表的紡織業蓬勃發展。希望以此次大會為載體,把學術、科技創新資源引向經濟主戰場,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服務產業創新取得實效。同時也希望這次大會,圍繞新鄉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科技、人才的需求,能夠對接專家、了解科技前沿、知悉行業政策、進行信息融通,達到服務產業發展、推動引商交流、知識進步的目的,助力新鄉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新鄉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圈層的重要城市,是我國歷史上棉花種植較早的區域,也是我國*早的棉紡織基地和化纖產業基地之一,紡織產業鏈條日益完備。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偉表示,近年來新鄉市積*發展壯大特色服裝產業,初步培育形成了綠色纖維專業園區。這次大會為新鄉市借力借智推動紡織化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為新鄉紡織化纖企業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合作機會,把先進理念、技術和人才引到了新鄉。希望蒞臨大會的嘉賓為新鄉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傳經送寶。
在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秘書長戎中鈺對氨綸分會換屆情況進行了說明。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為新一屆氨綸分會會長單位,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李增俊為氨綸分會常務副會長,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諸暨清榮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邦聯氨綸股份有限公司、諸暨華海氨綸有限公司、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保定邦泰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為副會長單位,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戎中鈺為秘書長,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蔡以勇、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丁虎為副秘書長。
氨綸分會原會長、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從登在致辭時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氨綸產業發展迅速,產能、產量均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增速領跑化纖行業。在中國化纖協會氨綸分會組織下,經過氨綸企業共同努力,簽署了行業自律公約,堅持落實,創造了氨綸行業健康發展的環境。氨綸行業在謀求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承擔社會責任,在清潔生產、提升技術裝備和降低單位產量能耗等方面取得了實效,如氨綸清潔生產評價體系、氨綸產品取水定額國家標準相繼發布,行業采用連續聚合工藝的廠家已達到95%以上,多頭紡和高速放工藝技術廣泛應用,立體倉庫、自動落筒、自動包裝等自動化、智能化裝備相繼投入使用。楊從登指出,氨綸行業將面臨“雙限”“雙碳”政策影響、產能集中釋放、原材料供應不足等問題,希望同行企業做好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工作,提高發展質量,同時在公益技術加強交流與合作,在新氨綸分會會長及新班子領導下,共同履行責任和義務,使氨綸行業健康發展。
新鄉化纖建廠60多年來,專注于纖維制造,通過不斷創新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新鄉化纖成為了我國氨綸生產制造領軍企業之一。新鄉化纖牢牢抓住“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主線,圍繞“做強主業,延伸產業”的發展思路,集中精力建設了10萬噸超細旦氨綸。氨綸裝備及生產工藝持續創新升級,目前產能12萬噸,在建10萬噸,“十四五”末前預計突破30萬噸規模,未來致力于建成50萬噸氨綸研發生產創新基地。新任氨綸分會會長、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德順在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公司圍繞產品功能化、差異化開展攻關,先后研發出超細氨綸、黑色氨綸、抗菌氨綸、再生氨綸、易染氨綸等多款功能性、差異化產品,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下一步公司將致力于在聚合技術、超細旦氨綸生產方面擴大優勢,通過“產學研”緊密結合,研發新裝備、新工藝、新產品,打造***氨綸技術研發中心,通過持續推進差別化纖維、功能性纖維、仿天然纖維的開發,研發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產品,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超細旦氨綸產品。新鄉化纖將致力于用科技創新推進氨綸生產走向生態、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化,并積*拓展氨綸在新興產業領域的應用。
提升氨綸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合作共建基地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擁有氨綸12萬噸生產能力,工藝**的連續聚合干法紡絲氨綸生產線。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先進的技術和工程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與新鄉化纖共同承擔的“120頭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2020年獲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和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申請與中國化纖協會合作共建“細旦、超細旦差別化氨綸研發生產基地”及“氨綸行業工程技術創新發展基地”。按照《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合作共建研發基地管理辦法》,協會組織專家對其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認為,其具備了合作共建基地的資質和條件。雙方將通過基地的建設,整合優勢、創新升級,共同推進氨綸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氨綸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十四五”期間重點任務分配
“十四五”期間,氨綸行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于追求總量和增速,而是要在增量適度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著力提高質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創新的貢獻率,推動氨綸行業向中高端升級,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為此,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圍繞氨綸行業“十四五”發展目標,將任務分配行業的重點企業來完成。
新產品開發重點任務承擔單位
長樂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邦聯氨綸股份有限公司、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諸暨華海氨綸有限公司、浙江中柏特種纖維有限公司、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探討氨綸行業生產技術及發展趨勢
宏觀環境
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李文斌解讀了紡織產業發展趨勢――科技、綠色、時尚。他重點介紹了全流程智能紡紗技術裝備、短流程紡織技術(如渦流紡、針織全成形短流程技術、紡紗――針織一體化、非織造技術)等紡織智能制造技術的特點、工藝流程和應用;高性能纖維(碳纖維、芳綸、聚亞酰胺纖維等)的分類、關鍵技術點及重大應用,功能紡織品、智能紡織品、醫療衛生紡織品的作用機理、分類及應用。*后李文斌介紹了乙醇水體系的綠色制造技術及中國文化元素在服裝服飾中的應用。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玉棟做了《后疫情時代氨綸行業現狀及分析》的報告。他分析了后疫情時代氨綸產品需求大幅上漲的原因及給人們生活消費方式帶來的轉變、氨綸行業存在的困惑、行業后續增產情況等。此外他還介紹了新鄉化纖的整體發展情況和白鷺氨綸后續發展規劃及裝備創新等。
近年來中國氨綸工程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氨綸行業的提質增效、優質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國氨綸*核心競爭力之一。鄭州中遠企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桑向東做了《氨綸行業如何面對未來競爭――品種、技術、市場》報告,介紹了氨綸行業的現狀和發展,他表示,氨綸作為紡織品中“舒適引擎”的地位不可撼動,以市場需求為驅動,差別化的專業化生產是氨綸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細旦超細旦氨綸、超耐氨綸、經編專用氨綸、易染氨綸、耐高溫氨綸、彈性可控氨綸等品種應運而生。“雙碳”目標下氨綸的綠色生產,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及綠色可再生原料的開發是其必要的保證。
產業鏈研究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付少海圍繞氨綸染色存在的上色率不足、容易露白等問題展開探討,重點分析了氨綸織物染色工藝、染色機制以及氨綸染色發展方向。對于如何提高氨綸染色性能,付少海給出兩個可行方案:一是調節染色工藝-添加染色助劑或用氨綸專用染料。二是對氨綸進行改性,如對氨綸分子結構再設計;或是創新紡絲技術,如在紡絲過程中加入能夠增加氨綸“染座”的物質,從而提高染色性能,也可通過復合紗線設計,構筑核殼結構紗線,如以負載CNT的氨綸為核層,棉纖維為殼層;或是對氨綸進行表面改性,如親水改性,經強酸溶液氧化或等離子體處理,然后浸入交聯劑,再與親水性化合物接枝,可顯著改善聚氨酯表面親水性,從而提升其染色性能。
長連化工(盤錦)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鐸耀介紹了公司的產品--甲醇衍生物、乙烯衍生物、丙烯衍生物及其供應鏈相關情況,分享了1,4- 丁二醇 (BDO)、聚四亞甲基醚二醇 (PTMEG)的產能分布、市場供需、下游應用等。他提到,作為BDO主要下游,PTG在PTG-氨綸產業鏈穩定的同時,也成為BDO去化重要支撐;作為BDO下游外銷中占比*大的部分,PBT行業狀況對BDO影響較為直接;GBL/NMP受新能源快速發展,在鋰電池電解液行業的應用前景較好。而受下游氨綸需求支撐,且上游延續貨源緊缺影響,2021年PTMEG市場大幅提漲。下游氨綸廠家擴產在即,如新鄉化纖、華峰氨綸、曉星氨綸、諸暨華海等氨綸廠家如期擴建,預計后續供應會偏緊。
開發功能氨綸是實現氨綸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關鍵。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副教授魏朋分享了對功能性耐高溫、彈性可控氨綸的制備和性能研究等工作,并介紹了抗菌、石墨烯改性、耐氯、阻燃等功能性氨綸的開發、制備思路及氨綸的下游應用情況。他提到,氨綸使用形式主要有裸絲、包芯紗、合捻紗、包覆紗四種,其在紡織服裝和家紡類占比*大,約占整體需求的80%以上;衛生醫療領域占比逐年提升,用量在15%左右,其中,醫護用品占比為52%,主要用于口罩、防護服、隔離服、手術衣、手術帽、繃帶、護帶、創可貼、敷料基布等,衛生護理保健用品占比48%,主要用于紙尿褲、衛生巾、護腕、護膝、壓力襪等。
魏朋表示,輕薄舒適紡織品和醫療衛生用品仍然是氨綸的主要應用領域,且市場需求強勁。所以在保障超細氨綸優良彈性的前提下,要更多聚焦高耐熱、易染色氨綸、新型生物可降解氨綸、彈性可控氨綸、智能紡織品用氨綸等的開發。
品牌應用
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的一種,主要應用于醫療救治、醫用防護、公共衛生、個人衛生、護理保健等領域,常見產品有防護服、手術服、隔離衣、口罩、紙尿褲、濕巾等。從新鄉化纖家屬區大院走出來的天津工業大學教授封嚴做了《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發展及應用》報告。她詳細介紹了口罩、防護服、濕巾等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結構、性能要求、生產方法、應用和發展趨勢。
廈門七匹狼針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杰通過對氨綸行業的數據研究,結合服飾行業發展現狀,對氨綸在服飾行業的使用與行業的未來發展形勢進行了展望。楊杰表示,由于消費者的身體都是****的,單憑尺碼不足以代表體型,因此傳統尺碼的服裝未必適合該尺碼內的每一個消費者,這就給氨綸的使用量增加了很大空間。他指出,目前消費者對服飾產品的舒適性和功能性提出更多要求,相應對氨綸的高彈性要求更高,希望出現具有導電、超柔、彩色等氨綸,差異化、差別化是氨綸開發的方向之一。
湖南莎麗襪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董藝以氨綸在不同功能性襪品領域應用的實際案例,總結了氨綸在功能性襪品領域應用過程中的工藝技術關鍵及*佳性能的發揮。同時對氨綸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建議。
此外,參會嘉賓和代表觀摩了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新區氨綸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