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兇猛,又一東南亞國家宣布“封國”。
由于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宣布,5月12日至6月7日期間,馬來西亞實施全國封鎖,禁止所有民眾跨州、跨縣移動,并禁止社交聚會、運動及教育活動,以應對新冠疫情蔓延的趨勢。
疫情兇猛,馬來西亞“封國”
馬來西亞“封國”的原因,仍然是疫情。根據馬來西亞衛生部發布的疫情數據顯示,5月12日,馬來西亞單日新增確診病例3807例,累計確診超44萬例,當日新增死亡17例,累計死亡152 0173 3840例。
馬來西亞衛生部表示,自5月7日馬來西亞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超4000例后,馬來西亞全國的新冠肺炎基本傳染數(R0)已連續5天破1.1,11日的指數為1.12。當R0 > 1時,傳染病會以指數方式散布,成為流行病。
為了應對疫情,馬來西亞政府果斷采取全國封鎖的措施。從5月12日到6月7日期間,馬來西亞全國范圍內重啟防疫行動管制令,禁止所有民眾跨州、跨縣移動,并禁止社交聚會、運動及教育活動,以應對新冠疫情蔓延的趨勢。
據馬新社12日報道,馬來西亞警方表示,為了更好地監督民眾在開齋節期間遵守國家防疫行動管制令,警方將出動無人機,在居民住宅區上空展開巡邏。
而在此之前,馬來西亞已經針對印度疫情采取了禁止印度公民入境的措施,并于12日凌晨,馬來西亞在印度采取了撤僑行動,用飛機接回了132人。
5月11日,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發布重要提醒:
一是關注當地疫情信息及*新防疫措施。理解、支持并配合馬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密切關注并遵守*新防疫措施和有關安排,遵守各行業標準作業程序;
二是做好個人防護。居家是*好的防護,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外出堅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衛生,務必牢記“非必要,不外出,非緊急,不旅行”。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由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亞和位于加里曼丹島北部的地區組成,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海相望,西臨馬六甲海峽,總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260萬。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封國”,或將對馬六甲海峽貿易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很多東亞國家的石油都必須途徑馬六甲海峽才能到達本國,一旦采取封鎖措施,或將影響東亞國家正常的石油運輸。知名船代公司GAC表示,馬來西亞“封國”后,船運業務肯定會有影響,但是幅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印度有港口宣布不可抗力,部分貨代企業對外貿客戶發出強預警
而與此同時5月7日印度疫情正在不斷惡化,由于疫情持續惡化,印度邦政府和區政府采取嚴厲封鎖措施,其國內煤炭進口大港維沙卡帕特南(VISAKHAPATNAM)宣布不可抗力。
根據印度維沙卡帕特南商會發函表示:由于政府的封鎖,維沙卡帕特南港將于2021年5月5日至2021年5月19日關閉日常經營活動,特此宣布并確認維沙卡帕特南港從2021年5月1日到2021年5月19日存在不可抗力的情況。
先前,印度已有港口因疫情肆虐宣布停止運營。
肆虐的疫情正在吞噬整個印度社會,而中國航運和貨代企業*為關注的港口和物流業,也已經傳來了停擺的消息!
印度坎德拉港宣布停止運營
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近的集裝箱港口坎德拉(Kandla)港宣布:由于COVID-19病例突然激增,為阻止病毒感染鏈,坎德拉港的所有碼頭經營者已單方面決定從4月24日開始在周末關閉碼頭經營, 直至另行通知!
坎德拉(Kandla)是**個宣布部分關閉碼頭運營的港口,但是鑒于目前印度接近失控的疫情狀況,多位業內資深人士一致認為,接下來其他印度港口也很有可能陸續被疫情逼停!
國內已經有部分貨代企業開始對外貿客戶發出強預警!
的確,即使沒有疫情,印度對于很多外貿和貨代企業已經是一個到處是坑的市場,近日持續瘋狂肆虐的疫情,讓印度成了人間地獄。人命都不保,貨物和貿易那更是危機四伏!
訂單未至沖擊襲來,紡織外貿前景依舊堪憂
而與此同時印度不斷惡化的疫情,正在向南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滲透,這些國家也面臨新一波疫情的沖擊。泰國、越南方面因為疫情再起,提升了疫情防控級別,進行了跨區域的封鎖以及實施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
南亞、東南亞這些國家都是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地,他們的疫情惡化必然會導致紡織生產受限,一定程度上會帶來訂單回流國內的現象,并且已有機構預測在5-6月海外訂單將進一步增長。但我們同時也要意識到這些國家的疫情惡化,也同樣會對我們的紡織面料出口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泰國、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從我國進口各類紡織品超過1400億人民幣。國內不少紡織企業都或多或少有來自這些國家的客戶,一旦他們國內的紡織服裝生產受限,必然會減少國內面料采購。雖說他們的訂單可能會回流國內,但訂單也是以服裝的形式,國內服裝企業采購通常也只限于熟悉的供應商,而市場上常做外貿的企業一般內貿客戶缺乏,難以獲得回流的紅利。
今年傳統旺季“金三銀四”都成色不足,走向淡季的五月市場很難有所作為。即使外貿訂單回流,能真正從中獲利的紡織企業也是小部分,大多外貿企業可能損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