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間,泰和新材發布公告,擬定增不超過30億元,加碼對位芳綸和間位芳綸兩大項目。建成后,公司對位芳綸、間位芳綸產能將雙雙越過2萬噸大關,實現從國內龍頭向國際龍頭的跨越。同時,在高性能芳綸受到政策大力支持、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的背景下,泰和新材的長期成長邏輯也愈發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泰和新材控股股東國豐控股擬以現金方式參與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認購,認購金額不低于6億元,充分體現了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
預案顯示,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對位芳綸和間位芳綸量大產業化項目,包括寧夏泰和1.2萬噸/年防護用對位芳綸項目,煙臺泰和高伸長低模量對位芳綸產業化項目、應急救援用高性能間位芳綸高效集成產業化項目和功能化間位芳綸高效集成產業化項目。上述項目的建設期為18-36個月不等,項目建成后公司間位芳綸、對位芳綸產能均將雙雙邁過2萬噸大關,實現從國內龍頭向國際龍頭的跨越。
據悉,芳綸行業有著*高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壁壘,長期以來,全球只有美國和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具備生產芳綸產品的能力,且這些國家對芳綸工藝技術嚴格保密,造成了芳綸技術封鎖與壟斷的局面。我國芳綸產業起步相對較晚,國產化進程相對緩慢,生產工藝技術、生產設備先進性仍有短板。
泰和新材分別于2004年以及2011年實現間位芳綸和對位芳綸產業化投產,打破國際壟斷以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優化芳綸產業化工藝,現已成為國際范圍內*少數真正具備芳綸工業化生產、商業化運營的行業**者,下游客戶認可程度及品牌知名度顯著提高。
不過,與國際巨頭相比,泰和新材現在常規產品技術性能指標、品種結構豐富程度等方面已十分接近,但無論是產能、產品型號齊全性、產品重要性能指標等方面與國際龍頭仍存在一定程度差距,對泰和新材全面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構成了一定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