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的嚴格評審,9月18日,“張謇杯?2021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產品設計大賽”評比工作正式落下帷幕。
今年大賽亮點頻出,不僅參賽作品數量達到歷史新高,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在參賽作品上,原創性更加突出,對新材料、復合工藝的運用也有了更進一步提升,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助推了張謇精神的賡續和弘揚。正如大賽評審委員會執行主任王易所說:“大賽傳承和弘揚了‘實業強國’的張謇精神,在各方努力下,‘張謇杯’大IP正在形成。”
在“張謇杯”大賽評審現場,來自專業院校、機構的專家、教授和行業**企業的評委們在作品前不時駐足,仔細觀看和思考。在本屆大賽評比結束后的**時間,記者整理出了來自現場評委的專業點評,聽聽他們又發現了“張謇杯”的哪些新動向?
張謇杯大賽評審委員會執行主任:
“張謇杯”大IP正在形成
今年是“張謇杯”大賽十六周年,在中國家紡協會和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的共同努力下,本屆大賽參賽作品總數達699套件,創近年來歷史新高,這也說明大賽越來越得到行業和企業的認可。 本屆大賽參賽面廣、陣容強大。南通、海寧、震澤等產業集群紛紛組團參賽,129家國內知名企業和設計工作室選送了優秀作品參與本次大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布藝類企業參賽產品持續增長。今年中家紡與海寧許村共同研發布藝流行趨勢,我們在產品征集過程中,對“張謇杯”大賽進行大力推廣,讓更多企業了解大賽、認可大賽,*終參與到大賽中。
本屆大賽的另一個亮點是進一步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參賽者報名一律通過線上小程序方式進行,未來設計師之星獎的線上人氣投票更是吸引了20余萬人的關注,使得大賽得到很好的推廣,同時也增強了對家紡產業的宣傳。
大賽冠以張謇這位民族賢達之名,旨在傳承弘揚“實業強國”的張謇精神。未來,“張謇杯”大賽將以“十四五”行業發展指導意見為發展契機,以時尚潮流設計為導向,以知識產權保護為抓手,深化打造“張謇杯”綜合大IP概念,把張謇杯大賽發展成為設計時尚的盛典,為好產品造勢,為行業發掘人才,為家紡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方向指引。
作品更具市場推廣可行性
本屆大賽在參賽作品及賽事組織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從作品而言,**,參賽作品對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更加明顯,原創性更加突出,這充分反應出設計師對家紡產品的認識更加深刻,原創性及個人風格體現的更加明顯。
“張謇杯”大賽多年來一直為行業搭建互相交流和展示個人水平的平臺,讓設計師們通過交流得到更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本屆參賽作品更具備市場推廣可行性,更能**時尚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賽主題與當下環境*為貼切,體現了后疫情時代,人們對安居環境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圖形到工藝,整體協調細膩
本屆大賽參賽作品工藝手法的運用更加豐富,很多參賽作品運用了重工刺繡手法,非常精細。同時,從圖形到創意再到工藝的實施,產品圖案的復原度也體現的很好。
近年來國家提倡文化自信,“張謇杯”大賽十幾年來伴隨家紡人共同成長,大賽使得高校與企業、政府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這不僅有助于教學,也有助于市場人才儲備的需求,所以大賽對高校而言是彌足珍貴的實踐平臺。
多種工藝的結合使用和新型材料的運用
是本屆大賽的亮點
今年的參賽作品在多種工藝的結合上明顯增多,提、縫、繡、壓、印等多種工藝手法復合使用,讓產品更其藝術創新性。另外,在新材料的運用上也出現了讓人驚喜的一面,有些產品甚至是跳出了常見的棉、麻、竹等纖維,采用了珍珠纖維。所以,我認為,多種工藝的結合使用和新材料的運用是本屆大賽的亮點。
走過十六載春秋的“張謇杯”大賽一直都是行業的風向標,很多家紡設計師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參賽,直到現在融入企業之后,以更成熟和更新的視點創作作品再次參與“張謇杯”大賽,可以看出,大賽對人才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
實現了學業、專業、行業的融會貫通
從眾多參賽作品的設計風格中,我們看到了民族傳統的、體現當代設計的、具有流行趨勢元素的……形式非常豐富。可以說,“張謇杯”大賽實現了學業、專業、行業的融會貫通。
一直以來,院校格外關心行業發展方向,院校注重的是模式、理念、標準以及設計手段、流行趨勢等。而本屆大賽,流行趨勢元素體現的更加深刻,一些紋樣設計也頗受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大賽中,我們看到有很多年輕人將自己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設計中,讓我們看到更多驚喜。今后若能有更多西南、西北等地區的參賽產品,將對一帶一路建設及文化豐富起到積*作用,更具普遍意義。
發現繡花工藝向提花工藝與繡花工藝相結合的發展方向
本屆大賽參賽作品中,新工藝、新材料、新風格運用的比較多。此外,從近幾年的變化中,我們看到了繡花工藝向提花工藝與繡花工藝相結合的發展方向。
此外,“張謇杯”大賽為企業與院校都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同時促進了校企結合,為企業與院校都注入了新鮮血液,學生吸收了企業的生產工藝,企業吸收了學生的創意,多方面促進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復合工藝運用更多、更巧妙,功能性材料應用帶來驚喜
本屆大賽作品在色彩、工藝、材質、風格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在工藝上除了運用印、染、織、繡等常規工藝以外,還增加了很多復合工藝。此外,在新材料運用方面也帶來很多驚喜。例如石墨烯材料近年來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我們在參賽作品中也看到了對石墨烯材料的運用,更加符合后疫情時代人們要面對的新的生活方式。期待今后還會有更多創新材料的應用產品在比賽中出現。
“張謇杯”于高校而言,是我們教學的典范,我們在每年的專題課程中,都會以“張謇杯”的優秀作品作為模板,以此來傳達更時尚的設計理念,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產品是企業真正需求的,是未來設計研發的方向,這也將為學生未來就業提供很好的發展機遇。
三個“特點”、四個“助推”,張謇杯很有生命力
本屆大賽參賽作品體現三個特點:**,參賽企業數量多,充分體現了企業的參賽熱情和積*性。第二,參賽產品品類多,除床品外,還包括布藝、毛巾、家居產品、地毯等。第三,創意產品多,無論時尚化的產品,還是功能性的產品,都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符合了綠色、環保、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
此外,“張謇杯”大賽對行業發展還有“四個助推”:**,助推張謇精神的賡續和弘揚;第二,助推設計創新,促進行業軟實力提升;第三,助推品牌價值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第四,助推行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所以說,“張謇杯”是一張靚麗的名片,這個活動很有生命力。
參賽作品對主題的詮釋生動而豐富
本屆大賽參賽作品種類更為豐富,更具創新性,出現很多新穎的作品。同時,涌現出一批很有想法的設計師。本屆大賽的主題是“互聯&生機”,很多參賽作品對主題的詮釋非常到位,在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大家共同生活在地球村,在本次大賽中,我們發現很多作品,在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對于主題的表現非常生動和豐富。
“張謇杯”大賽歷經多年發展,已經**影響力和號召力,對于推動南通及全國家紡產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屆大賽評出了“2021中國家紡產品設計獎”“中國家紡潮流風尚獎”“未來設計師之星”等多個獎項。獲獎作品將于近期在“中家紡”網站進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