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新棉花年度開始。作為國產棉的一大“主力軍”,兵團棉花當前發展情況如何?兵團棉花踐行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是什么?期貨工具在服務涉棉產業穩定、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怎樣的價值?
為加強兵團涉棉企業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落實《關于促進兵團期貨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新兵辦發〔2021年46號〕)文件精神,有效提升兵團棉花質量,9月15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聯合兵團國資委、兵團發改委、兵團金融局和兵團供銷社,共同舉辦“應變局,開新局――兵團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
論壇設置烏魯木齊主會場和鄭州會場,采用線上網絡直播方式進行,就以上話題進行了探討。來自兵團相關部門、棉花種植大戶,以及農村合作社、軋花企業、貿易商和交割倉庫等單位的代表共同參會。
多措并舉 推進兵團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新疆兵團目前有110個團場種植棉花,棉花產業是兵團農業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在兵團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保障棉農收入意義重大。
“近年來,在鄭商所有關部門及社會各方的廣泛參與支持下,期貨市場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新疆重點及特色產業、促進農戶穩收增收等方面取得了積*成效。”兵團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樊哲表示,新疆的棉花等特色農產品,在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及新疆經濟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以來,全球疫情演進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國際環境日趨復雜,部分大宗商品和各類金融價格波動加劇,實體經濟管理風險的需求日益凸顯。在國家大力倡導保供穩價的大背景下,期貨市場不僅能夠幫助產業轉型升級,穩定農業生產收益,還能幫助農戶規避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保護農戶利益,服務鄉村振興,充分彰顯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副主任崔新武表示,兵團在今年3月印發的棉花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方案中提出,2021年度,兵團棉花質量實現大幅提升,主要質量指標總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十四五”末,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崔新武進一步介紹,兵團從棉花用種管理服務,開展綠色發展補貼試點,全面落實“一主兩輔”,嚴格質量監測和采收管理,規范收購加工管理,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進行專項整治,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著力提升兵團棉花質量,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保障能力,全力打造國家優質棉生產基地,以此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促進棉花產業提質增效,增強競爭力。
“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的周邊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新疆的國有涉棉企業要不斷加強對棉花期貨市場的研究,并結合兵團實際積*探索兵團涉棉主體利用棉花期貨市場的有效途徑。”兵團國資委產權處副處長江裕在論壇上表示,棉花加工流通企業要增強品牌意識,加快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拓展開放的范圍和層次,讓高品質紡織品服裝走出去,把優質資源、先進技術和現代理念引進來,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兵團棉業高質量發展,為全國和世界棉花產業的發展貢獻兵團力量。
棉花期貨已成產業健康發展“穩定器”
2021年,受輸入性通脹和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棉花價格波動加大,年價格波動率達到24%,同比提高20.6個百分點,市場風險大幅抬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棉花期貨功能高效發揮,成為產業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和“推進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價格發現準。期現價格相關性高達98%,為棉花產業鏈參與主體研判市場形勢提供精準“晴雨表”。
二是套期保值穩。據統計,通過在期貨市場上套期保值,可規避98.3%的棉花現貨價格波動風險,有效降低涉棉企業經營風險。受此驅動,棉花期貨累計倉單注冊量由2017/2018年度的57.2萬噸,提升至2019/2020年度的152 0173 3840萬噸,全國約有32%的棉花通過期貨市場實現保值和銷售。
三是市場結構優。近年來,棉花期貨法人客戶持倉占比持續提高,參與主體日益機構化、規模化、專業化,市場結構更加合理。在近兩年證監會組織的品種功能評估排序中,棉花期貨均名列前茅。
據了解,以棉花期貨為依托,鄭商所持續深耕棉花產業,擴大期貨市場服務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成效。2016年以來,開展28個棉花“保險+期貨”試點;聯合農業發展銀行開展期貨倉單“保值貸”業務,探索銀行貸款棉花進入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交割,2019/2020棉花年度,涉及棉花9萬噸,資金約為10億元,打通銀期聯通路徑。
在鄭商所場外綜合業務平臺開展倉單交易業務,引入商業銀行為棉花經營企業提供融資貸款,2019年以來,先后為72家涉棉企業提供收購資金144.34億元,拓寬了涉棉企業的融資途徑。
此外,鄭商所還舉辦了中國國際棉花會議等60余場市場活動;遴選中華棉集團、中紡集團等9家涉棉企業作為產業基地,樹立行業標桿,傳播期貨正能量。
鄭商所副總經理王曉明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更加積*有為,全面優化提升棉花期貨功能作用,推動棉花產業,特別是兵團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持續優化棉花、棉紗期貨規則,讓優質制度供給成為推動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二是探討棉花期貨國際化路徑,多維度、多視角研究棉花期貨對外開放方法。三是緊貼市場需要,優化調整交割倉庫布局,讓棉花期貨在更廣區域、更大范圍內惠及更多涉棉企業。四是保持棉花“保險+期貨”試點投入,2021年在麥蓋提和圖木舒克再開展兩個項目。五是加大場外平臺建設力度,以中華棉倉單購銷專區為起點,豐富場外平臺功能,繁榮場外市場發展,為涉棉企業拓寬銷售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豐富風控手段貢獻更多期貨力量。六是深耕細作棉花期貨市場,加大培訓和調研活動組織力度,增強資本和產業的互動融通,有效提升產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