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行業是中國的傳統行業,也被列為重污染行業,據統計數據表明,制革毛皮業是輕工行業中繼造紙和食品釀造工業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業,制革及毛皮加工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化學、物理加工過程,期間涉及到的化工材料品種多而繁雜,有上百種甚至好幾百種化學品,而且加工過程中很多工序是在有水條件下進行的,這就直接造成了行業排污量大,污水成分復雜,而原皮革行業廢水排放參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56 0190 2607),未全面考慮皮革行業特點,排放標準限值寬松、準入門檻低、針對性不強,不利于環境保護和皮革行業的污染控制管理。
經二次征求意見后,2013年12月底國家環保部正式發布的環境保護標準《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0486-2013),詳細規定了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新增加了總氮和氯離子等特征污染物控制指標,完善了zui高允許排放水量指標,可謂正中制革行業的軟肋。標準要求制革及毛皮新建企業自2014年3月1日起,現有企業自2014年7月1日起,其水污染排放控制按新標準要求執行,不再執行156 0190 2607年發布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56 0190 2607)。
新發布的制革及毛皮行業水污染排放標準針對性更強,是根據我國制革和毛皮行業的實際情況量身訂做的一套標準,它明確了13個污染因子,即PH值、色度、化學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氨氮、總氮、總磷、動植物油、硫化物、氯離子、總鉻和六價鉻,同時對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等方面進行了限值要求,并對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兩種排放形式的企業進行了分別要求,還對重點區域規定了水污染特別排放限值進行了規定。從總體上看,新標準已經與國外發達國家平均排放控制水平相當,是至今為止我國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史上zui嚴厲的標準。
皮革企業不僅要達到新標準的排放要求,同時還需要滿足不同市場及客戶對產品日益復雜的環保要求,建議從產品生命周期的整個過程考慮,采取預防和全過程控制措施,在源頭管控、過程管理和末端治理方面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
1.控源為主:皮革生產從原皮經準備鞣制、整飾等工段直到成品革,工序繁多、使用化工材料繁雜。明確原材料和化料的篩選標準,強化篩選力度,做好原材料危害及環境風險評估,不僅可以減少或避免有毒有害物質的引入,還能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確保產品達到環保要求。
2.強化末端:從污染治理的末端考慮,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升級和改造污水治理設施,加強污水的綜合治理和廢水分類處理技術,如:為保證CODcr,氨氮、總氮穩定達標排放,生化處理單元建議以厭氧-好氧生物脫氮工藝為主,配以其他工藝深度處理。
3.加強過程管理:應重視清潔生產技術的使用,采用少廢、無廢的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的生產設備,如采用高吸收鞣制劑和少鉻鞣制,在復鞣過程中不用或少用含鉻鞣劑,而加入植物單寧,不僅可以大幅度減少鉻的排放,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產品六價鉻超標的風險;同時在軟實力建設方面,應加強人員意識、人員能力、關鍵過程管控以及管理體系完善等方面的建設和管理。
作為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的**者,SGS一直致力于皮革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除傳統的檢驗測試服務(主要針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廢水等)、質量管理體系、環境合規審核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推出的4C危害物質管控理念和方法,圍繞上游管控,過程監督,zui終產品檢驗,環境監測和治理等環節進行控制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皮革企業多方面了解自身現狀,強化環境保護,指導清潔生產,積*應對環保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