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開始減弱,世界經濟逐步復蘇,國際市場需求依然乏力,初級產品價格跌宕走低,貿易摩擦頻繁,外部形勢嚴峻。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家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基調,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平穩發展。2013年,我國外貿總體呈低速增長態勢,全年貿易突破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一大貿易國。
對歐貿易恢復性增長對拉美貿易放緩
根據海關統計冊,2013年1~11月我國對亞洲、非洲和北美進出口繼續穩定增長,同比分別增長9.1%、6.0%、和7.5%,對歐洲貿易呈現恢復性增長,同比增長6.5%,對拉美貿易放緩至0.3%.同期,我國對亞洲、非洲、歐洲、北美出口同比增長13.4%、10.4%、2%、4.8%,對拉美和大洋洲出口同比下降0.1%、0.2%.我國從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進口同比增長5.0%、2.7%、12.8%、14%和18.2%,從拉美進口同比增0.8%.亞洲,戰亂中的敘利亞經濟衰退,中國對敘利亞進出口下降46.7%,中日釣魚島爭端嚴重影響雙邊經濟合作,中國對日本貿易下降6.2%;非洲,政局動蕩使中非和利比亞經濟萎縮,中國對中非和利比亞等國進出口有較大幅度下降;歐洲,歐債危機連累德國和法國經濟,中國對德、法進出口放緩至0.1%和-2.9%;拉美,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下跌對一些小國家經濟有不利影響,我國對這些國家的進出口有大幅度下降。
2013年,我國政府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同主要貿易伙伴雙邊國際經濟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雙邊自貿區建設首次拓展到歐洲,同丹麥和瑞士簽訂高水平的自貿區協定。隨著我國對亞洲周邊國家、非洲和拉美經濟合作日益緊密,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互聯互動,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非洲和拉美經濟貿易鏈正在形成,我國對外貿易對歐美市場的集中度在下降。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大大提高,國際規則話語權增加。
一般貿易增速穩定貿易方式多元化
根據海關統計冊,2013年1~11月出口20023億美元,同比增長8.3%,遠遠低于2001年~2011年年均增速20%.其中,一般貿易出口9839.3億美元,呈平穩增長的態勢,同比增長10.3%,占比49%;加工貿易7809.7億美元,下降0.3%,占比39%;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156 0190 26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2%,占比6.6%;邊境小額貿易399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占比6.6%.一般貿易出口方式以中小企業為經營主體,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成為帶動外貿增長的動力;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是高水平貿易方式,大大解放了生產力,體現出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鏈向貿易、設計、金融和運輸鏈延長。邊境小額貿易是中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途徑之一,為了推動中西部發展,國家實施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小額貿易。2013年5月,國家公布對邊境小額貿易出口貨物按照增值稅免稅管理,改為簡化的備案管理辦法。新政策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促進邊境小額貿易的發展。
過去10年,由于人口、入世和政策紅利,我國外貿實現了高速增長,一躍成為世界一大貿易國,現在這些都漸行漸遠,沒有多少優勢了。2011年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戰略產業國際化,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產能。2013年7月底國家出臺了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12條政策措施,涵蓋了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方式發展、增強公共服務平臺作用以及貿易便利化水平等多個方面,這些政策效應將逐漸釋放,為2014年打下良好基礎。